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2019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I、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由天津市委宣传部和海河传媒中心共同摄制的百集纪录片《小楼春秋》于4月8日在天津卫视首播。该系列纪录片从天津( )的历史风貌建筑中,( )出一百栋小洋楼制作成片,每集8分钟,短小精致,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历史性。
从一栋楼走进历史,( )其中,可阅读百年故事:漫步政协俱乐部,会想起童话剧《图兰朵》在中国的首演、“元曲欧化”的《琵琶记》、德文演唱的李白诗歌;探访曹禺故居,在古朴雅致的氛围中感受浓郁的戏剧文化和深刻的人生思索;走进( )的起士林餐厅,品尝张爱玲笔下的“天津”味道,品味西餐百年的发展史;伫立天津电报总局旧址,见证天津乃至近代中国电报通信的辉煌……《小楼春秋》的制作与播出,见事、见人、见情,成为天津城市的意象世界和第二语言。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和认知度。
4月的津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愿大家趁春光正好,重走天津,品味小楼,感悟春秋。
1. 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具匠心 遴选 徜徉 路人皆知
B. 独树一帜 挑选 徘徊 路人皆知
C. 独树一帜 遴选 徘徊 家喻户晓
D. 独具匠心 挑选 徜徉 家喻户晓
2. 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B. “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C. “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D. 通过“物化”的建筑和“活化”的人物事件的融合,使历史知识得到普及,彰显天津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3. 下列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关汉卿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为“李杜”,代表作有《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C. 曹禺,原名万家宝,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茶馆》等,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D.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语出《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独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构思上有创造性;“独树一帜”比喻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主张,自成一家。第一空根据句意可知,天津的历史风貌建筑具有自己的特色、富有创造性,故填“独具匠心”。
第二空,“遴选”指选拔人才或挑选单位;“挑选”指从较多的人或事物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第二空根据句意可知,应该是从众多的建筑中选出一百栋最适合的,故填“挑选”。
第三空,“徜徉”指安闲自在地徘徊;“徘徊”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第三空根据句意可知,应是在小楼中悠闲自在地漫步,故填“徜徉”。
第四空,“路人皆知”多指一些人的罪恶、不良用心和隐秘之事等人人皆知;“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第四空根据句意可知,该餐厅在张爱玲作品中出现,大家都知道,故填“家喻户晓”。
故选D。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