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2 7:53: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6160字。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评论的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内容,把握本文观点。
  3.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4.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评论这种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难点:掌握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历史导入。
  同学们,1937 年 12 月 13 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 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黑暗的一页。而日本右翼分子受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影响,企图抹杀南京大屠杀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在 1982 年、1986 年及 2001 年审定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这充分暴露了他们不顾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感情,歪曲和篡改历史的丑恶嘴脸。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今天,我们就来通过新闻评论《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翻开这段历史,看看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二、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过“钟声”这位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它是人民日报国际评论的笔名,以“钟声”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 年11 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是人民日报国际部继“国纪平”之后创立的又一新的署名评论,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与“国纪平”的重大题材、深入评析形成互补。
  三、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2014 年2 月2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2014 年12 月13 日,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首个国家公祭日。这篇新闻评论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7年12月13日)写起,发表在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上。
  四、资料助读。
  (一)了解“中国国家公祭日”
  1.提问:标题中的“国行公祭”的内涵是什么?大家是否知道“国行公祭”的来源?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中国国家公祭日来源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
  从1994年开始,江苏和南京都会在每年的12月13日举行哀悼仪式,包括撞和平钟、敬献花圈等等,但是这些都是停留在地方层面。
  2014年2月27日,中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决议的通过,使得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上升为国家层面。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了首个公祭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出席,南京全城默哀。
  (二)了解体裁。
  1.提问:大家在预习本课时,是否觉得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