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9 8:39: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442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国”是中国传统社会人伦道德的基本场域,家国情怀则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特质。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既可以表征为宏大的圣人志向,也可以是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阳明诗歌以“言志”为重要创作导向,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其理想在于:一者,以诗言志;二者,以圣人之道治世。
  在阳明的“居夷诗”中,家国情怀正是其诗歌创作的核心主题。《龙冈漫兴五首》中写道:“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阳明被贬龙场的心境是复杂的,而谪居龙场时的心态则显得坦然许多。“未忘忧”中的“忧”显然是指家国天下之忧,以“官卑得自由”为喜则说明他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虽然个人的心态、心境可以调适,但家国情怀与“乐以忘忧”的人生境界并不对立,相反,阳明是以诗歌的方式证合圣人之道,以及儒者之志的恒久价值。
  以儒家的价值追求审视,个体无论“穷”抑或“达”,都应该调适心态,修养身心,彰显自身的价值。阳明的诗歌正蕴藏着这样的诗学品格。《庐陵诗六首》中写道:“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载培。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尽管此时的阳明处境艰难,却仍然心系“家国天下”,字里行间可窥见他作为儒者所秉持的气节操守。
  在《立春》一诗中,阳明的家国情怀同样有所流露:“荒村乱后耕牛绝,城郭春来见土牛。家业苟存乡井恋,风尘先幸甲兵休。未能布德惭时令,聊复题诗写我忧。为报胡雏须远塞,暂时边将驻南州。”阳明身居“南州”而胸怀天下,该诗充满了诗人的关切和忧虑。“滁州诗”《林间睡起》中写道:“林间尽日扫花眠,只是官闲愧俸钱。”在看似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中,诗人仍然胸怀儒者之志,以及为“家国天下”奉献的理想与抱负。
  如果说家国情怀是儒者的气象,显得宏大而辽阔,那么济世情感则为儒者的个体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诗人对百姓人伦、日用的关切。济世是彰显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之一,是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诗歌与思想融为一体,将济世情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是阳明诗歌创作的重要风格。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既凸显他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又以“道”“心”表明他内心对自然、自由的向往,实际上是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
  他在《南浦道中》一诗中写道:“已喜间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征。迂疏何有甘棠惠,渐愧香灯父老迎。”这首诗体现了阳明再次到南浦时的心境,以及对民众生产、生活的关切,类似诗句还有《还赣》一诗中的“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可以说,仁民、亲民贯穿阳明的思想世界。这样的情感通过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既是个人济世情感的抒发方式,又是一种特有的思想阐发方式。阳明的诗歌特别凸显对百姓的关注,例如《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一诗中写道:“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阳明不仅表达深切的同情,而且期盼能解决问题。阳明的诗歌既“缘情”,又“言志”,两者相得益彰,形成互动共生的诗性阐释方式。例如《无相寺金沙泉次韵》中有这样的诗句:“黄金不布地,倾沙泻流泉。潭净长开镜,池分或铸莲。兴云为大雨,济世作丰年。”该诗对金沙泉的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手法娴熟,由“兴云为大雨”升华至“济世作丰年”的理想,不但拓展了思维空间,而且提升了诗歌的境界。在这首诗中,自然世界与人文世界的融合,使得阳明的诗歌创作不拘于具体的咏物,同时抒发了他胸怀天下、关心世事、关注民生的济世情感。
  (摘编自邓立《王阳明诗歌中的伦理意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表现出的宏大的圣人志向,比表现出的个体人格所展现的儒者气象更重要。
  B.《龙冈漫兴五首》表现了王阳明期待儒家“乐以忘忧”的境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说王阳明没有家国情怀。
  C.王阳明认为,个体在处境艰难时,应该修养身心;个体在通达时,不应关注个人心态,而应心系天下。
  D.王阳明把济世情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了他对良知学的一种诗性阐释以及对儒学价值的创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由“家国”论及家国情怀,然后引出王阳明诗歌中的家国情怀并阐释其不同的表现。
  B.文章举《立春》之例,论证了王阳明诗歌流露出家国情怀,诗人胸怀天下,充满关切和忧虑。
  C.文章将王阳明的家国情怀与济世情感对比,论证了王阳明在诗歌中对儒家价值立场的坚守。
  D.文章整体上为总—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然后深入阐释观点,文章思路结构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阳明诗歌的理想在于用诗“言志”和用圣人之道“治世”,王阳明的诗歌表现出家国情怀。
  B.《庐陵诗六首》字里行间可见王阳明在困境之中对气节操守的坚守,他仍然心系“家国天下”。
  C.儒家思想伦理底色的特质就是济世,儒者德性修养与实践中所蕴含的道德情感也是济世。
  D.王阳明的思想蕴含着仁民、亲民;王阳明的诗歌蕴含着仁民、亲民,凸显对百姓的关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森林的枢纽
  戎 可
  红日待升,晨雾缥缈,远山如幻。林中某处,黑啄木鸟凌厉的叫声一如既往,转眼间百鸟齐鸣,如歌如潮。百鸟来朝是人类的想象,天下万物实在无高下之分。但是确实,某些物种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枢纽。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了啄木鸟,森林将会怎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