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00字)
中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微
江苏省洪泽县中学 严 勇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开,广泛的阅读对广大中学生来说,越来越显得重要,而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令人担忧。一方面,学生时间紧,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另一方面,有的语文老师抽出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但由于不加指导,或指导不当,阅读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学生常有这样的感慨:我课外书读得也不少,可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总是不见提高。于是一部分人便失去了信心。其实,只要教师指导得当,学生态度端正,目前这种课外阅读无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首先,读书要有选择(读什么)
平时,大家都读了些什么呢?据笔者平时观察,通常学生喜欢读的是一些消遣性的报刊杂志,看到眼里的是奇闻趣事、明星生活、影视动态,还有一些女性化的小散文。在经历了一场好奇心满足之后,在柔柔的一阵唏嘘感叹甚至洒下几滴廉价的泪水之后,什么都没有收获。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平时多读一些健康的文化快餐,如有益的报刊杂志,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凡人好事(当然一些催人奋进的名人事迹也可),了解科技发展动态;读一读优秀作文选、作文指导、学法指导类书籍。假期里有充裕的时间,还可以有计划地看一些世界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一听这话,有的同学就感到头疼,说名著看不懂,或者看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没看出好在什么 地方。 如果是这样,第一遍品不出什么味儿,那么可以找点相关的评论看一看,再去读,便觉有味了。
其次,阅读要讲究方法(怎么读)
1、要养成良好的看书习惯。良好的看书报习惯包括动脑的习惯、动手的习惯。所谓动脑,就是在看书时一定要边看边思考,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看的内容转眼即忘;所谓动手,是指看书时,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力争做到不动笔不看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有人说,最淡的墨水胜过最强的记忆。说的都是读书动笔习惯的重要。这里的“动笔”包括摘记、作标记和写感想、读书笔记。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步走。第一步,作摘记。摘什么?摘平时写作能用到的材料(事实材料、理论材料),把它们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备日后写作文时采用;第二步,写读书笔记,对读物进行评价,可以采用眉批、旁批、夹注、设疑等方法。
2、做到速读与精读相结合
当前社会是信息时代,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文章发表,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必须广泛涉猎,所以速读必不可少;但一味地讲究速度,而不讲究质量,即使读了收效也不会太大。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对于一般的文章,大致看一看,了解大概意思就行,甚至报刊杂志上的有的信息,看看标题就足矣,但对于一些精美的文章,必须仔细咀嚼,反复揣摩。这就如同吃东西,有的可以囫囵吞枣,有的则需要细嚼慢咽,才便于吸收。
3、速读的方法
速读一般包括下面几步:①先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有关信息,知道这段文字讲的大概意思,并将重要信息如时间、地点、观点、证据等找出来;②在此基础上再加以综合,概括出这段文字所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养成速读习惯:①养成默读习惯。尽量用眼睛“阅”而不是用嘴“读”,即默读,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②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阅读的认知方式有两种:一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认每个汉字,而后连起来理解意思;一种是整体认知,即一次辨认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整体地理解句子,整体认知的阅读速度要比合成式认知快三倍。③养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习惯。要做到目光所及之处,字词句的意思要能迅速理解并力求记忆,就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将目光所触及到的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神经,迅速地传递到大脑的神经中枢,通过思辩、分析、判断,弄明白文字的各种含义。有些人看得很快,但随看随忘,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自觉地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