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二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14 17:36: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11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古人点评作品,多是三言两语,说到本然便悄然收笔,不愿多写。金圣叹批才子古文,都是形象的感悟,吉光片羽中,似乎已把内涵托出。我读脂砚斋点评《石头记》的文字,亦觉其间的妙处。批评者随着文本的起伏而动情感意,叹息曹雪芹的惊人之笔,有假里见真的本领,成了了解曹雪芹文字的向导。近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延续的是金圣叹、脂砚斋的传统。不过冯先生似乎不满意古人点评的格式,觉得文体略显拘谨,索性在每个章节后,附一篇短小的笔记小品,玩味着本章要义。或在文本里索弦外之音,或演绎明清思想之争,把文学与学术间的关系勾勒出来。这样的校评,深得文章学的要义,现在的学者,多没有类似的本领了。
  但冯先生的笔记体批评,终觉得有些老气,好像是古人的样子,现代人的东西略稀。就笔记体批评而言,钱锺书的实验,倒显得比同代人高明了许多。他的文章之道,如今思之,依然可以暗示一些什么。钱锺书对文学的理解是碎片式的。犹如笔记,随感的调子,流溢着对古文的会心之语。这些集中表现在《谈艺录》里。
  他借着古人的诗文谈论对当下文化的看法,下笔苛刻,看似讥笑前人,实则是对当代文化的回应。又能中外对比,不是陷在所谈的文本里。在他那里,不都是就文学谈文学,而是把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言之。还原了历史语境,又纠正了诸多误判。钱锺书谈诗歌的时候,没有体系,感悟者居多。他嘲笑体系,对那些自以为宏大叙事的学术研究,说了诸多讥讽的话。他在看似简单的文字里,常常悟出哲思,且将其与别类的文字放在一起,形成一种审美的景观,那些破碎的、不相关的存在便获得一种生命的感觉。从《谈艺录》看出,作者的胸怀广大。引言之中就说:“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他从东西方诗文对话里,阐发幽思,体味神理,多惊人之语。因阅诗无数,故能知得失,解短长,通古今。文字之中,才华毕现。
  (摘编自孙郁《笔记体批评》)
  材料二:
  当下中国文学批评最显要的批评资源就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理论与方法,让我有时似乎有一种错觉,为批评者,如果不能够言必称西方20世纪种种主义或某某家就取法乎下,就没有学术性与学理性;而所谓论文如果没有十几、二十几个注释就不成其为论文。20世纪西方文论所取得的成绩堪与那些文学经典名著比肩媲美,学习与借鉴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许多批评家似乎是忘了,批评之旨归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创造。然而,几十年匆忙地过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又创造了什么呢?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
  B. 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
  C. 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D. “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得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
  B. 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
  C. 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预。
  D. 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爱夏之葛者也。”
  B. 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
  C. 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
  D. 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
  4.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
  5. 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
  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材料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没有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的表述。
  故选B。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锺书的笔记体批评,内容上纵贯古今、兼蓄中外,形式上善用“比较”之法,往往将史学、艺术和诗文放在一起比较分析,互相阐发,并互为参照。
  B. 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而是主张诗书画相融合,在作品中寄托作者的兴致与情怀,表达思想感情,表现品格境界。
  C. 材料二主张既要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传统,又要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和方法,无论是古为今用,还是洋为中用,都要着限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D. “新笔记体批评”倡导率性、真诚、潇洒、随性,关注直觉体验,具有文学性和可读性,它不注重理性的逻得分析,而是看重个体对作品的真切感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围绕古代笔记体批评,材料例说其对现当代批评的影响,材料二重在阐述其对建构“新笔记体批评”的借鉴意义。
  B. 引进西方文论与方法固然有助于当下我国文学批评的进步,但若一味追随西方话语方式,则有碍于自身创造性发展。
  C. 诗性的随感式的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重视对作品的感性体悟,这是制约当下中国文学批评逻辑化、学理化提高的瓶预。
  D. 文学自身的变异使得中国古代批评家们在继承传统批评的同时不断创新批评样式,为当下文学批评提供了历史遵循。
  3. 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袁宏道:“夫古有古之时,今有今之时,袭古人语言之迹而冒以为古,是处严冬而爱夏之葛者也。”
  B. 金圣叹:“前文何等匆遽,此文何等舒缓,疾雷激电之后,偏接一番烟霏云卷之态,极尽笔墨之致。”
  C. 周作人:“真的文艺批评,本身便应是一篇文艺,写出著作对于某一作品的印象与鉴赏,决不是偏于理智的论断。”
  D. 茅盾:“批评一篇作品,不过是一个心地率直的读者喊出他从某作品所得的印象而已。”
  4.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应如何建构“新笔记体批评”。
  5. 请根据材料相关观点,围绕《红楼梦》选文中王熙凤或刘姥姥的形象塑造写一段“笔记体”评论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生动形象。
  正乱着安排,只见贾母已带了一群人进来了。李纨忙迎上去,笑道:“老太太高兴,倒进来了。我只当还没梳头呢,才撷了菊花要送去。”一面说,一面碧月早捧过一个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来,里面盛着各色的折枝菊花。贾母便拣了一朵大红的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带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答案】1. B    2. C    3. A   
  4. ①继承中国古典文学批评诗性的随感式、批注式传统,并适当吸收借鉴西方文论方法。②“真实”记述阅读的即时感想,使语言、结构更加自然与随性,具有接近散文与随笔的文学性与可读性。③以中国传统文论宏阔而深厚的底蕴为支撑,融文学和审美于一体,融精神品格和评论于一体,具有创造性。   
  5. 王熙凤:
  示例一:王熙凤为了讨得贾母欢心,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在贾府非同寻常的地位,故意作弄刘姥姥,表面上看固然有戏谑的成分,但其骨子里却有着无视他人尊严之实,是其社会地位使然,更是其“泼皮破落户”性格的真实写照。
  示例二:贾母话音未落,凤姐手起“功”成,一拉、一笑、一说、一插,其反应之快、逢迎之心、骄横之态、显摆之能、作弄之意,仅凭寥寥数语,便已展露得淋漓尽致!
  刘姥姥:
  示例一:刘姥姥用自我解嘲应对凤姐之恶作剧、作弄人,质朴中更显其精明,用“修……福”“体面”给自己台阶下,又用“老风流才好”给别人台阶下,既恭维了凤姐,又愉快了大家,为自己离开贾府时赢得施舍接济做了铺垫。
  示例二:刘姥姥看似带给众人快乐,细想则不免令人倍感心酸,诸多“笑”点,冷暖自知,喜剧场面却揭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刘姥姥为了得到贾府的施舍,不惜将自己的尊严卑微到了尘埃之中,然后开出了一朵苦涩的小花,悲剧力量震撼读者的灵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苏东坡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错。材料二“以苏东坡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将诗书画融为一体,作为他们寄情寓兴、表达个人思想性情的手段,强调画品即人品”强调的是文人士大夫的独立精神与潇洒随性的品格,没有反对中国画要追求写实、要带给人感官愉悦的观点的表述。
  故选B。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