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331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统练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格是绝大多数小说作者梦寐以求的,尤其是对刚刚进入这一行当的小说“学徒”而言。风格的确立往往意味着“学徒期”的结束,同时宣告了一个小说家的正式诞生。对风格的向往和期待激励着许多人锲而不舍,成为推动小说创作和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动力。
但此种驱动力一定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吗?有些时候,倒更像是一种外在的律令和小说作者本人对获得承认的渴望相混合的产物。那种外在的律令时刻提醒作者:你想成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吗?那么,请奉献出你的风格。此时,风格意味着独特性,意味着辨识度。这种独特性和辨识度貌似从小说内部涌现,实则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它也是一种审美要求,其正当性远远大于伦理要求或其他社会性要求。但是,若为独特而求独特,为辨识度而求辨识度,显然会对小说本身产生伤害。海明威的一些作品有时令人不快,大抵是因为刻意维持他的风格。也就是说,风格异化为程式化的表演。此时,风格已不是风格,而是套路,甚至成为艺术的牢笼。相信海明威起初只想寻找一种合乎心意的表达方式,然而在找到并大获成功之后,于有意无意间造成了风格的固化。在这方面,马尔克斯显示出了值得称道的敏感和警惕。他在风头最劲的时候也不满足于既有风格,总是能怀着谦逊的心态,倾听素材本身的需求,其风格遂能不断拓展和变化。是的,只有当作家放下执念,诚恳地面对素材,运用自身的修养、技艺与它进行或温柔或激烈的搏斗并最终驯服它,真正的风格才会适时出现。它自然散发,甚至透着某种生物性,仿佛老虎从容中自显威严的体态或狐狸狡黠又透着妩媚的眼神。它不是目的,而是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状态、一种效果。马尔克斯应该也有风格意识,只是他很智慧地控制住了它。托尔斯泰从未追求某种风格,他只是准确而自如地表达,似乎无什么风格可言,然而其作品无可替代,谁都能辨认出此乃出自托翁的大手笔。或许,这是小说家与风格最理想的关系。
许多小说作者态度诚恳,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相当的技巧,但作品并未呈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格。显然,风格还跟作者的性情、气质,跟他的先天禀赋和后天成长环境有玄妙而深刻的关系。性情、气质有先天的成分,但后天的成长环境、经历和修养也能影响它们的形成。曹雪芹如果出生子米来之家,花底的温采继端定不会有富责雍容气象。条迅若没有进违家道中据和随之而来的道,求收划和激用恐怕也会成损几分。如果说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拉,经历和修养却存在自为的可能性。一个南方的小说家,长期在兆方游历、生活,他作品中的气质兴许会有悄然的变化。一个野生野长、并未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小说家,通过长期潜心阅读,也能使风格出现阶段性变化。格非当然不是草根出身,他是典型的学院派,但他在先体时期之后矢志向古典学习,使得他早期和近期作品呈现出的风格如此不同。而鲁迅长期抄写古碑,则获得了一种沉朴高古的金石气,有效地中和了一些峭刻的味道。这些都说明风格存在可调控的部分,并不全由先天决定,而且其显然具有生长性,并非一成不变。只有当小说家满足于现状时,风格才会成为陷阱。或许可以这样描述风格的终极形态:它只属于某一位小说家,而且只属于某一位小说家的某一部作品。
(摘编自马笑泉《小说的风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对风格的追求未必来自小说本身的必然需要,但激励着许多小说作者锲而不舍。
B.作者认为,作品的独特性和辨识度既来自小说内部,也来自他者的审视和判断。
C.风格与小说作者的态度、经验、技巧有关,也与作者的性情、成长环境等有关。
D.成长环境难由作者掌控,但小说作家或可通过自为使作品风格发生一定的变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论证兼顾作者和读者,对作者创作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喑含对读者阅读的观照,
B.第二段以海明威等三位小说作家为例,意在论证作家与风格之间存在最理想的关系。
C.本文运用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及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使得论证令人信服。
D.在论证过程中,文章用诸如“风格”.“显然”“大抵”等词语,体现了语言的严谨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真正的风格应是自然散发而非刻意强加,作者需要放下执念,诚恳面对素材,准确而自如地表达。
B.读者对某种小说风格的评判,不仅源于作品本身呈现出的状态与效果,也与读者的审美追求有关。
C.其他文学体裁也存在同一作家的某种风格只属于其某一作品的情况,如《望岳》豪壮而《登高》沉郁。
D.一名小说创作者如果努力去丰富自己的经历,提高自己的修养,不固化风格,便能成为优秀的小说家。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意,锁定有效信息材料;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解答】(1)B.“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来世界的衍生”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都体现着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没有体现“在未来世界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中国奇谭》由8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的故事组成,故事纵览古今、展望未来,从乡土眷恋到科技幻想、从生命母题到人性思考,展现着中式想象力,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与哲学,缔造出“奇境入梦,我在其中”的沉浸式体验感。影片涵盖多种美术风格以及制作手法,既有传统的二维、剪纸、偶定格动画,又有CG、三渲二等现代技术,还有将素描与中国水墨韵味相结合的创新尝试,是创作者们对中国美学一次多视角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