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39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2—2023学年(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之一,广州一直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窗口。自秦代开始,广州就是南海郡的属地。后世,人们习惯以“南海”指称广州和以其为中心的岭南地区。至汉代,包括南海、合浦、交趾等在内的“岭南七郡”皆以海外贸易繁荣而知名。唐代,广州地区出现了“海胡舶千艘”的盛况。有时,南来货物的多寡成为人们评判该地区安定繁荣与否的重要依据。大历年间,杜甫在《自平》中就对广州进口的减少忧心忡忡:“近供生犀翡翠稀,复恐征戎干戈密。”
在缺少制度约束的背景下,这里贪腐现象屡见不鲜。《旧唐书》载,终玄宗一朝,仅有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卢奂四任岭南节度使能抵御财富的诱惑。岭南节度使郑权以贪黩知名。据《新唐书》载,他是主动求官岭南。直至晚唐,还流传着“人来皆望珠玑去,谁咏贪泉四句诗”的诗句。需要强调的是,以廉洁著称的官员还有代宗年间的李勉。《旧唐书》载,李氏在任节度使的四年里,不仅廉洁自律,还以各种方式促进了海洋贸易的增长。杜甫曾评价李勉的贡献:“番禺亲贤领,筹运神功操。大夫出卢宋,宝贝休脂膏。”
对当地的贪黩之风,唐代有识之士忧心不已。在赠别诗中,他们不厌其烦地劝诫友人“慎莫贪黩”。在劝诫中,“饮泉”“合浦还珠”与“薏苡”是常被提及的典故。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说:“所愿酌贪泉,心不为磷缁。”“酌贪泉”之典出自《晋书•吴隐之传》,“贪泉”本可腐蚀人的意志,但吴隐之饮后不仅未改本心反而“清操愈厉”,因而后世常以“饮泉”称颂官吏之清廉。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中强调:“句漏沙须买,贪泉货莫亲。”张祜亦以“知君还自洁,更为酌贪泉”告诫友人应以名节为重,莫因贪财而致毁誉。刘长卿《送韦赞善使岭南》则要委婉得多:“番禺静无事,空咏饮泉诗。”
“合浦还珠”出自《后汉书•孟尝传》,有为官清廉、布施德政的内涵。韩愈曾为郑权作赠别诗,诗中就有“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一句,委婉劝喻郑氏勿贪得财货而搜刮民间。同时期的杨衡《送王秀才往安南》也以“无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告诫友人应不忘本心清廉为官。
“薏苡”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据说,马援在交趾时常食薏苡,回京时便带了一车。时人见之,误以为车上装载的是南方搜刮来的珍宝。权德舆《送安南裴都护》即有“归时无所欲,薏苡或烦君”,委婉传达莫要贪污的忠告。
上述诗作如此密集地出现“饮泉”“合浦还珠”等典故,说明了时人对于该地区贪黩问题的重视,更流露出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士人在财富诱惑面前“持身守正”的道德自律意识。“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为唐代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也在促使唐人思考应以何种态度面对巨大的财富诱惑。而他们用于砥砺道德的,恰恰是岭南地区深厚的廉政文化资源。也许,这就是上述诗歌留给今天最为宝贵的启发之一。
(摘编自杨亿力《唐代赠别诗中的“南海”与“诫贪”意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自秦始,“南海”常包含广州等地,汉时此地多呈现海外贸易繁荣、贸易致富的景象。
B. 缺少制度的约束,以及岭南自身的繁荣与富足,是这里出现贪腐成风现象的重要原因。
C. 唐代赠别诗中的“南海”与“诫贪”意识,表明唐人已认识到贪黩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劝诫。
D. 唐代赠别诗中密集出现“饮泉”等典故,表明了当时有识之士希望以道德自律来制约贪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人们熟悉的广州引入,介绍了“南海”贸易的盛况,为下文论述“南海”海洋贸易增长张本。
B. 文章第二段,列举贪腐现象与官员廉洁的例子,二者形成正反对比论证,表现了古人的“诫贪”意识。
C. 文章在论证过程中,以“饮泉”“合浦还珠”与“薏苡”等典故为例,又融入诗句赏析,论证具体。
D. 文章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谋篇布局,深入论证了制度缺陷对推行廉政的巨大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时,广州地区海外贸易繁荣,有时南来货物多寡成为评判是否安定繁荣的重要依据,杜甫就曾因南来货物减少而担忧。
B. 岭南节度使宋璟、裴伷先、李朝隐、卢奂、李勉以廉洁著称,杜甫特别推崇李勉,认为李勉对岭南的贡献在卢奂、宋璟之上。
C. 刘长卿为韦赞善写的送别诗,想象韦氏到岭南后的情况,没有直接劝诫,却表达了对朋友的希冀及对朋友坚守操行的信心。
D. 面对唐代岭南地区出现的严重的贪污问题,唐代有识之士通过赠别诗构建了岭南地区深厚的廉政文化资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表明唐人已认识到贪黩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劝诫”理解错误。从文中最后一段“上述诗作如此密集地出现‘饮泉’‘合浦还珠’等典故,说明了时人对于该地区贪黩问题的重视,更流露出深受儒家思想浸润的士人在财富诱惑面前‘持身守正’的道德自律意识”可知,唐代赠别诗中的“南海”与“诫贪”意识,说明了时人对于该地区贪黩问题的重视,也表明当时士人对操守的看重,与选项中说的“经济”无关。
故选C。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此背景下,充分认识数字经济的特性,把握数字经济和传统工业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将成为持续赋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和在传统工业经济中,数据尚未成为赋能价值创造的关键生产要素不同,数据在数字经济中已是重要原料和关键投入。这时传统工业经济成为数字经济重要的数据来源,而数字技术在传统工业经济领域的广泛使用和深度融合,可以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