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多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29 20:32:4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570字。

  河南省多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3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话是世界各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不可复制、不可替代,成为认知各民族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的凭据。然而,神话的价值不止于此。除了填补历史文化记录空缺的作用外,神话作为文学的种子,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散见于各类典籍中,体系上略显不完整,规模上也不够宏大,这给中国神话的系统研究带来不便。但无形中却给神话种子在文学园地的再生和茁壮成长减少了障碍,为神话的文学演绎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神话是史前先民历史文化的零星记忆。文字出现后,人们把先民口耳相传的神话,记录在不同文献中。这些文献可分为原生性神话文献和再生性神话文献。
  原生性神话文献是指先秦时期最早用文字记录神话内容的文献,其时间上距离神话产生的时间最近,基本上源于口耳相传,以《山海经》保存神话故事最多,其他如《诗经》《楚辞》等文学总集,《穆天子传》《尚书》《左传》《国语》等历史文献,《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诸子文献中,也不同程度保存了大量神话。这些记录尽管零散,但大致构建了中国神话的基本框架和原型规模。
  再生性神话文献发端于秦汉,至明清一直有出现。从时间和属性上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秦汉时期文献。这一时期尽管已经远离神话产生的时代,但因距先秦较近,仍能约略窥见神话的原貌。对神话的记载,见诸《吴越春秋》《越绝书》《蜀王本纪》等杂史书,以及《论衡》《风俗通义》等子部文献和大量纬书中。这些文献性质不同,摘引神话各取所需,其中有些内容与原生性神话文献吻合,有些则不见于原生性文献。虽则如此,它们对神话的原貌仍具有重要的补充价值。第二类为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文献。这个时期离远古更加遥远,相关记载的文献属性淡化,内容可分两种:一种是作为文献保存,抄录前代记录的材料,见于《初学记》《北堂书钞》等大量类书。第二种则为中国文学独立之后,依赖于诗歌、散文、词曲、小说等各种文体的繁荣,将神话作为题材的各类文学创作。它们为中国神话搭建了一个全新的舞台,为古代神话的再生创造了繁花似锦的园地。
  从文学再生角度关注中国古代神话,可成为以往神话历史学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之外的新视角、新视野。神话文学再生的突出文化价值是承续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中,饱含的战天斗地的雄心、意志和勇气,在后代文学的创造中深入人心,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源与流。神话的文学创造,将神话原型中先民所寄寓的理想,用文学手法加以放大和升华,使其成为后世的追求。七夕鹊桥、牛郎织女在后世各种文学体裁中反复出现,成为亘古爱情的化身,便是这种价值的体现。
  另外,因受古代社会制度和文化氛围的制约,神话文学再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价值判断模糊,甚至逆向行走的轨迹。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样本来具有正面价值意义的壮举,在后代文学作品中不时遭到讥讽,而原生性神话原型中女娲女王之治的母题,在后代男尊女卑思想作用下,在文学再生中遭到了扼制和湮灭。
  (摘编自宁稼雨《神话,在文学的土壤开花》)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话是不可复制、不可替代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并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B. 神话是先民对历史文化的自觉记录,有助于认知各民族的早期历史和文化起源。
  C. 文字出现后,被记录在不同文献中的神话,可分为原生性神话和再生性神话两大类。
  D. 神话文学再生具有突出的文化价值,从该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创新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概述神话的价值,并通过中西神话对比,特别指出中国神话在文学演绎方面的优势。
  B. 文章第二、三、四段逐级梳理了中国古代神话文献的不同类型,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概念明确。
  C. 文章除了大量举例外,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如把文学创作比作古代神话再生的舞台,形象生动。
  D. 文章最后两段论证古代神话在其文学再生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优势与不足,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神话散见于多种典籍,虽不像西方神话那样体系完整、规模宏大,但同样参与了家国教化。
  B. 秦汉时期文献中摘引的神话虽大多不见于先秦原生性神话文献,但仍有助于补充神话的原貌。
  C. 中国文学独立后,多种文学体裁将神话作为创作的题材,为古代神话的再生开辟了广阔天地。
  D. 中国古代神话原型中寄寓的先民理想,在后世神话文学创作中得以放大和升华,并深入人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神话是先民对历史文化的自觉记录”错,原文是“神话是史前先民历史文化的零星记忆”,“自觉记录”的说法于文无据,也不一定是“先民”记录。
  故选B。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远古先民观天察地,根据星月的变化、植物的枯荣,总结出来的一套时间体系。先民按照相关时间点上出现的天文、物候、气象、农事现象变化,将一个太阳周年结合农时周期进行二十四段的划分。某个节气要做什么事情,都安排得很具体也很细致。
  节气尚未形成之前,古人的生产生活主要看的是物候。物候的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