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教学设计26
- 资源简介:
约4030字。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三课时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 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掌握一般的概括技巧。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掌握一般的分析技巧。
第二课时
1. 运用一般的概括与分析方法,通过具体事件分析青年鲁迅的思想变化。
2. 了解本文的双线结构,掌握双线结构的概念。
第三课时
1. 通过具体语句分析、鉴赏鲁迅语言风格与表达效果,掌握一般的分析技巧。
2. 熟练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概括“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
2. 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3. 掌握概括事件与分析形象的一般方法。
一、 导入新课【估计10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被誉为“民族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鲁迅的诗句,也是他的人格写照。他有三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他的杂文集代表作有《坟》《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他有一本散文诗集《野草》,他有一本散文集《朝花夕拾》。【整合听写,练字,笔记,记忆;138字;齐读一遍;强调“彷徨”字形,“且介亭”即“租界亭”,析字格修辞。】
《藤野先生》一文就选自《朝花夕拾》。此文写于何时呢?查文章最后信息:1926.10.12。鲁迅45岁,人到中年,回忆青年时留学日本的往事,正是“朝花夕拾”。【右上角板书:《朝花夕拾》】
当时鲁迅已经名满天外,藤野先生只是他人生中许多老师中很普通的一位,他在鲁迅心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我们一起走进文本。
二、 整体感知【估计5分钟】
1. 划分文章部分
1) 第一部分:在东京(1、2)
2) 第二部分:在仙台(3—35)
3) 第三部分:离仙台(36—38)
【板书技法:地点转换划分】
2. 藤野其人:
1) 齐读P27倒数第二段。
2) 划出重点句:最感激【四件事】、最伟大【形象】。
3) 图文结合。
——鉴赏P27照片。
——齐读P23第6、7段。【板书:白描手法——抓住特征,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我们整体了解了文章,初步认识了藤野先生。作为回忆性散文,鲁迅记叙了学习过程中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呢?通过这四件事,我们分别能看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形象呢?
请结合文章相应语段,概括师生交往的四件事,并相应分析每件事所表现的藤野先生的形象特点。要求:每件事、每个形象特点用4—6字表述,时间10分钟。先用5分钟独立完成,写在草纸上;然后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一下,看彼此的概括是否相同,谁的概括用词最准确;最后我们结合同学的板演一起推敲。【教学指令】
三、 主体环节【11—23】:概括事件并分析人物【20分钟】
1. 概括四件事【要求:每件4—6个字】
1) 添改讲义(11—15)
2) 纠正解剖图(16—19)
3) 关心解剖实习(20—22)
4) 了解女人裹脚(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