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710字。
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2023.1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创新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人类创新的诸多手段中,写作作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手段,正在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当写作用来达成沟通的目的、整合新知识以及先进知识的时候,写作对于学习新知识是有力的推动。尤其是在推崇创新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写作成为创新学习的重要途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写作来学习”成为高频短语,写作成为发展知识、促进阅读和学习的重要学习手段和有效学习方式,通过写作学习,是当代学习、研究、治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在大学学习中。写作迫使我们有目的有效地读书,去补课,去思考,于是写作过程就变成了读书学习的过程、研究思考的过程。一篇文章写成之后,作者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真正弄懂的、有机的知识结构网络。写作的过程就是发现的过程。
不仅是大学里的研究性学习广泛适用“通过写作学习”,在中小学中,把多样性的写作活动贯穿到学科教学中、通过写作促进学科学习的做法也越来越被重视。近来,“以写促教”更被人关注,比如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写作是儿童在科学中学习的一种方式,当儿童用写作来解释他们看到了什么和他们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时,他们必须理清思路,用其他人可以理解的方式组织他们的想法。
(取材于郑小娜的《真实写作教学研究》)
材料二
没有理解就没有学习,信息的语言化是理解的核心标志之一。知识内化就是外部新知识经过智力活动重新组合,转变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写作的智力活动中,输入的信息和储存的信息通过写作重新组合创生,换了一种形式输出,从而内化为主体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写作对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这时的写作不是目的,而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写作与学习的关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何时,写作都能够有力地推动人学习。
B.写作的过程可以与学习、思考的过程统一。
C.写作的目的是学习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D.中小学的学科教学越来越重视多样性写作。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知识内化”的相关原理,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内化的信息在输出时形式已改变。
B.知识内化需要以智力活动为媒介。
C.知识内化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D.新知识经过写作就变成了旧知识。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作文题最不符合“通过写作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
A.谈杭州亚运会的中国风 B.丽景小区垃圾分类情况调查报告
C.我和我的长辈之二三事 D.论《红楼梦》中刘姥姥的生存智慧
4.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学科作文实验”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编写学科作文练写手册 B.构建学科作文教学课程
C.提炼表达式学习策略 D.研发作文教学实践案例
5. 学生在高中阶段应完成一部长篇小说和一部学术著作的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在整本书阅读的学习方法方面,分别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概括。(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求人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虞用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