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700字。
河南省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阿斯塔纳首提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倡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与沿线各国深度合作与共同发展。截至2022年8月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生态、文化等效应也逐步体现。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来,国际国内格局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无疑给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中美贸易、俄乌冲突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频发,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同时,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回归,一方面势必进一步激发中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潜力,双方深化合作领域将进一步被拓宽;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中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在市场依赖性、产业互补性、全球需求结构等诸多方面存在广阔合作空间,中国具有的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球市场中依旧难以替代,其客观经贸需求依旧强大。而且,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提出将强化“一带一路”推进动力。
(摘编自白永秀、陈煦《中国于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材料二: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既是落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路径选择,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治理和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得以持续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作用不可替代。中国式现代化与“一带一路”有着共同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带一路”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B.“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开放、绿色、廉洁的理念,使中国和世界更紧密地联系起来。
C.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中国式现代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之一。
D.中国不仅重新调整了以往过度依赖西方的国际贸易结构,还将构建以中国为枢纽的全球价值链“双环流”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社会、生态、文化、安全等方面逐步体现出它的价值。
B.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认识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布局上的优势无可替代,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广阔合作空间。
C.从国内视角来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我国较落后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
D.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聚焦、借鉴、参考,甚至全面复制中国经验,选择发展模式,实现“换道超车”。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重点强调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B.材料二第二段从民生成果、文明交流、绿色发展三方面阐述了论点。
C.材料二采用总分结构,从不同角度阐述观点,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D.两则材料都运用列数字的方法,阐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就。
4.为什么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稳定?请简要分析。(4分)
5.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我本来是不去夏家凑热闹的,上善硬拉着我去,我才去的。院子里的花坛,种着月季,花红艳艳的。赵宏声说:“你今日可别多喝酒!”我拿手去掐月季叶,叶子颤了一下,我知道叶子疼哩,就松了手。
院子里哔哔叭叭响过鞭炮,上善就主持了宴会。夏家待客虽然没有太多地请人,人还是来了许多。村主任君亭和支书秦安是相跟着来的,秦安先站在院门口念门联:不破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