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10字。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材料二:有人说,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在他决定选择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作为自己的攻关方向时,并不知道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材料三: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甚至在当代,毛泽东也认为,吃饭是世界上最大的事情。
B、袁隆平认为人工去雄产生的杂交种子,无法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而培育雄蕊不育的“母稻”
进行授粉杂交,其产生的杂交种子可用于生产。
C、袁隆平选择世界级难题作为攻关方向后,他顶住一些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没有选择退却,
即使该方向已经被其它国家的科学家研究过。
D、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利用水稻优势的国家,1976-1991年全国累计种植水稻19亿多亩,增产粮食近2000亿千克。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因为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所以
大都选择了退却。
B、把杂交稻说成是“三不稻”,这是贬斥杂交稻且罔顾事实的说法,该说法不但缺乏科学理论依据,而且还会给我国农业的发展带来损害。
C、双季晚稻、一季中稻大多为杂交稻,与南方生产的双季早稻相比,不管是品质还是销路方面,都要好很多。
D、杂交水稻的产量、品质与品种有关,我们不能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判定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的优劣。3、与袁隆平在写信驳斥“三不稻”时所持心态与所用方法最为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陆游在《春日杂兴》(其四)一诗中写道:“夜夜燃薪暖絮衾,禺中一饭直千金。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谕与批判。
B、《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基本事实,指出“来自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降低了美国消费者物价水平,如2015年降低其消费物价水平1-1.5个百分点”等,驳斥了“美国吃亏论”。
C、李斯在被逐的路途上写到:“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批驳了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进言驱逐客卿的错误行为。
D、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批驳了当时社会“送去主义”的做法。
4、结合材料,请简要概述袁隆平能够成为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的原因。(4分)
5、结合材料四,简要说明袁隆平在信中驳斥“三不稻”的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林家铺子
茅 盾
凄凉的年关,终于也过去了。镇上的大小铺子倒闭二十八家。欠了林先生三百元货账的聚隆与和源也毕竟倒了。
初四那天晚上,林先生勉强筹措了点钱,办一席酒请铺子里的“相好”吃,商量明天开市的办法。林先生早就筹思过熟透:这铺子开下去呢,眼见得是亏本的生意,不开呢,他一家三口儿简直没有生计,而且到底人家欠他的货账还有四五百,他一关门就更难讨取;惟一的办法是减省开支,但捐税派款是逃不了的,“敲诈”尤其无法躲避,裁去一两个店员罢,家里呢,也无可再省。他觉得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他的亏空可能还可以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