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109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2023.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
2023年10月8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落下帷幕。这届亚运会唤起了国人对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回忆。三十三载,三届亚运盛会,讲述了精彩的中国故事,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迁。
北京获得1990年亚运会举办权时,我国还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均CDP排在全球第131位。当时,亚运会筹办资金存在6亿元缺口,全国上下掀起了捐资捐物的热潮,集资总额达7亿元。此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2023年杭州亚运会向世界展现出我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据测算,2016年至2020年,筹备亚运会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2023年国庆长假,杭州市各景区共接待游客1300.87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了34.37%。受访游客中近50%的人表示,此时来到杭州就是为感受“旅游胜地加体育盛会”的独特氛围。
申办之初,杭州亚组委就提出了放大亚运辐射效应,以亚运带动乡村振兴和周边城市发展的构想。如今,这一构想变成了现实。杭州市淳安县界首乡因拥有水域广阔、港湾曲折的自然条件,被选定为亚运会自行车、铁人三项等项目的承办地。曾经略显闭塞的山乡渔村如今成为人们体验运动休闲游的热门选择。杭州亚组委组织各种活动向游客们推介协办城市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吸引游客去感受相关城市的特色文化。数据显示,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5个协办城市的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比均增长5倍以上,其中绍兴增长最高,达7.2倍。杭州亚运会为共同富裕开辟了新路径。
“ 甲 。”北京、广州、杭州,三座城市,三届盛会,展现出中国人一步一个脚印,在自立、自主、自强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的风姿,
(取材于周程袆、于岑嵘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某经济学者曾引用诗句“ 乙 ”来评价1990年北京亚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无论是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还是在举办亚运会的市政建设、电子和通信系统的建设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组织等方面,北京亚运会都为我国后来举办各类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大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北京亚运会还将开放、自信的中国展示给了世界,吸引了大批外资企业到中国投资合作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筹备阶段就已经为杭州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B.使国庆假期到杭州旅游的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0%。
C.将界首乡选定为赛事举办地,是因其极具乡村特色。
D.举办期间,绍兴市酒店预订总量在协办城市中居首位。
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将下面诗句分别补写在甲、乙、丙处,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②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③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
A.甲①、乙②、丙③B.甲②、乙①、丙③
C.甲③、乙①、丙②D.甲③、乙②、丙①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广州亚运会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时至今日,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诸多宝贵经验依然能为我们提供借鉴。
C.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用雨水收集系统为赛事提供用水,实现了节约用水。
D.“团结”是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共同的口号和追求。
4.中国体育博物馆拟开展“回眸亚运,讲述精彩中国故事”活动。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讲述标题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齐心合力战困难,全国人民为亚运——1990年北京亚运会筹办纪实
B.跨越三十三载,折射巨大变迁——看三届亚运会展现出的时代风貌
C.北京首办亚运,引来八方财源——漫话北京亚运会与首都经济发展
D.盼盼五羊江南忆,动物精灵送吉祥——谈亚运会吉祥物的动物原型
5.下面是杭州市某小区宣传栏中的一则宣传标语。杭州亚运会哪些举措体现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请依据下面的链接材料,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6分)
在杭州亚运领略中国式现代化
【链接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上杜相公(1)书
曾巩再拜致政相公阁下:巩闻夫宰相者,以己之材为天下用,则用天下而不足;以天下之材为天下用,则用天下而有余。舜尝为宰相矣,称其功则曰举八元八恺(2),称其德则曰无为而治者。卒之为宰相者,无与舜为比也。汉之相曰陈平,问平之所以为宰相者,则曰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汉之治莫盛于平为相时,则其所守者可谓当矣。唐之相曰房、杜,主谏诤则魏郑公,振纲维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