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17 20:37:3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070字。

  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
  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风,是我国古代最重视观察的气象之一。炎黄时代,我国已设有“风后”一职,专门负责测风工作,东晋王嘉《拾遗记》中“帝使风后负书”的记载就是对这一史实的有力佐证。我国对于风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内容不仅有四方的风名,还有风向,如庚丁三年时记录的气象卜辞“壬申,大风自北”。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风的认识也逐渐全面,如战国末年的文字记载中已有八风。
  唐代时,人们对风向的辨别有了比较系统的记录。如李淳风在《乙巳占》中,列出了二十四个风向的名称,指出这些方位是由天干地支和卦名组合而成,并简要说明了判定风向的方法。其卷十《占风远近法》记载:“凡风从戌(西北偏西)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辰(东南偏东);风从辛(西偏 北)来的,须看吹向是否是乙(东偏南)。”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和现在一样,利用风吹来的方向判定风向了。
  另外,还可以利用简单的仪器辅助判断风向。例如甲骨文记载的“见”,便是一种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的简单的风向仪,在风杆上系布帛或长羽作为示风器,即可判断风向。随着生活水平与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傀”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之后,其改进版本“五两”在秦汉时期被广泛使用,用五两或八两重的羽毛制成候风旗,即使有一点点的风,也可以随风而动,其灵敏度相当高,不仅可以用来观测风向,还可以根据风旗的上扬程度简单判断风力的大小。
  古人常用的风向仪还有“相风乌”,“相风乌”的材质有木质和铜质两种,比较有名的就是铜质相风乌,人称“铜凤凰”。东汉时期,“铜凤凰”经过张衡的进一步改进,诞生了“相风铜乌”,被作为当时专门用来观测天象的仪器。
  (取材于朱新发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风力等级是指风力的大小,通常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而引起的各种现象而定。按风力的强度等级来估计风力的大小,一般用风速来表示。现在国际通用的风力等级是1805年英国人蒲褐拟定的,国际上称为“蒲褐风级”,应用的是0—12级的风速。
  我国很早就有对风力大小的认识,根据风对地表物体的影响引起的不同特征来表征风力的大小,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开始用此方式来表达风力的大小。甲骨文中已有表示风力强弱的记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晋时期风后仍然是负责测风工作的官员。
  B.到战国末年,人们对风的认识已逐渐全面。
  C.秦汉时,“五两”的灵敏度很高而取代“傀”。
  D.“五两”“相风乌”都可测定风向及风力大小。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力等级和风速是完全相同的气象概念。
  B.周代已经用风的强度来表示风力的大小。
  C.根据风对树的作用计算风速有悠久历史。
  D.唐代制定的十级风级和“蒲褐风级”接近。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乙巳占》记录了当时人们判定风向的方法及风级。
  B.东汉张衡发明的“相风铜乌”是风向仪也是风速计。
  C.李淳风对于风向和风力等级应当有较深入的研究。
  D.现今天气预报所说的西北风指吹向西北方向的风。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历史文献对船帆有详实而科学的记录。
  B.风帆推进了木船速度,扩大了木船的航行范围。
  C.东汉墓壁画证明了我国在公元前后已有风车。
  D.任何风向的风都不能改变垂直轴风车旋转方向。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述我国古代在风的认识和利用上取得的成就。(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旨深哉!司马氏之名是编也。曰“资治”者,非知治知乱而已也,所以为力行求治之资也。览往代之治而快然,览往代之乱而愀然。知其有以致治而治,则称说其美;知其有以召乱而乱,则诟厉其恶。言已终,卷已掩,好恶之情已竭,颓然若忘,临事而仍用其故心,闻见虽多,辨证虽详,亦程子所谓“玩物丧志”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