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培优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70字。
河南省周口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培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6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前期的唐朝拥有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且秉持开放理念治理国家的统治集团。这个统治集团就是以李渊为核心的领导层。陈寅恪先生归纳为“关陇集团”。它最初是由西魏的掌权者宇文泰所创立。宇文泰为扭转与东魏抗衡中的弱势地位。他聚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盛唐时代是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性格更为平易开朗,其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诗歌风格与“国风”比较接近。
B.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在盛唐,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C. 促成盛唐强盛的最终要素是人,而多民族,多族群的“人”的组合形态是唐区别于秦、汉、宋、明这些中原汉系主体王朝的地方。
D. 丝绸之路是唐朝沟通中西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在丝绸之路贸易中承担重要角色的主要是商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李白“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等句夸张地表现了愁之多、愁之长,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
B. 李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然都说愁之多、愁之长,但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
C. 盛唐之时,检括清查定居长安城免于赋税的胡人人口达4000余人,足见当时胡人朝东谋求发展是一个颇为耀眼的行为。
D. 盛唐局面的出现,是魏晋南北朝以来胡汉融合的成果,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统治集团集中原传统、草原游牧文化诸多要素于一身,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
A.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途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4. 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 随着电影《长安三万里》热映,盛唐又被推到了我们眼前,由《长安三万里》回望盛唐,世人皆想去长安。盛唐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材料—:
都市文学空间的拓展需要作品来说话。试问当代中国有多少作家在创作都市文学,他们又是如何创作都市文学的?创作都市文学当然包括对都市人的书写、都市环境的书写、都市风貌历史的书写。真正促成都市文学空间的建立,还需要有一大批的都市作家、都市作品。都市文学作品写出的东西很多,但写出都市的人性、都市的灵魂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的作家任重而道远。都市文学的发展还需要培育、培养一批能够理解、读懂都市文学的读者。都市自然是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