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780字。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茶叶主产区如何因地制宜做大做强茶产业?
统筹融合发展,推动业态创新。各茶区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挖掘茶产业的多功能性,推动茶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渗透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福建省光泽县是世界红茶起源地之一,依托茶文化赋魂、茶产业赋能、茶科技赋力,光泽县着力推动“三茶”统筹发展,充分利用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森林步道等资源,将茶文化、茶产业和旅游资源结合,将干坑种质资源保护地、传统烟熏制茶工艺、观光工厂及红茶文化等融为一体,开发新业态,延长产业链。
强化科技支撑,促进提质增效。各茶区加大茶产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形成一批新技术,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展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科技创新对茶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茶种资源是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茶树种业提升行动,通过优良新品种繁育和推广,调整优化茶树品种与茶类结构,提高名优茶比例,提升市场竞争力。福建省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高,各具特色的茶树新品种在省内外示范、推广和应用,为茶叶提质增产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浙江省安吉县做大做强安吉白茶特色产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种植园区向产业综合园区转变,已形成一条产值超30亿元的农业全产业链。
(摘编自“经济日报”《统筹做好“茶文章”》)
材料二:
茶产业是不少地区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山区增收的重要来源。茶产业如何健康快速发展呢?陈宗懋常说,茶产业宛如一架翱翔天宇的飞机,文化与科技就是它的两只翅膀。
一翼是“茶文化”。陈宗懋阐述道,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从神农氏“得茶而解之”,茶经历了药用—食用—饮用的演变过程。唐代陆羽的《茶经》在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统筹融合发展,推动业态创新,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试,就能让我国茶叶主产区做大做强茶产业。
B.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各茶区应加大茶产业科技研发与应用,形成一批新技术,鼓励新品种培育等。
C.茶叶具有中和之美,茶文化已融入民族文化之中,这是加速发展茶产业的文化优势,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源。
D.中低档茶的出路问题是发展中国茶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陈宗懋建议首先要拓展茶产业的发展空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茶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应关注茶种资源,通过优良新品种繁育和推广等措施,茶树种业提升行动不断推进。
B.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促使煮茶、煎茶、饮茶之风扩散到了民间,甚至传至日韩等国,让茶文化在全球流行不衰。
C.茶从种植、加工到饮用,处处浸透着科技含量。近年来,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逐渐渗透到茶业领域。
D.促进国产茶叶的外销,仅仅依靠科技,加快机械化、规模化,促进茶叶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是不够的。
3.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K/)(3分)
A.茶产业是富民产业、生态产业、健康产业、文化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
B.得益于政府的高度重视、茶类结构和区域布局的优化调整、消费市场的不断拓展,我国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C.我国是世界上唯一能生产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的国家,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六大茶类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D.福建省福安市借助优质茶树品种和育苗基地等优势,持续进行产品品质升级,创新研发出花果香坦洋工夫红茶。
4.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茶产业的发展,但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5.某茶品店推出“寻香山茶”系列新品茶饮,以新品种茶叶→—山茶花乌龙茶为茶底,融入纯牛奶、蜂蜜,受到众多年轻人的欢迎。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该新品茶饮受欢迎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