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9 22:19: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85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讲究“兴寄”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点之一,它原是诗歌创作的要求,但“兴寄”的深浅有无,古人不仅常用于诗歌评论,且注重“兴寄”的诗,作者往往有意让它的意味“使人思而得之”,或“以俟人之自得”,而不正言直述。所谓“兴”,原是赋比兴的“兴”。“兴”的写法就是“托事于物”,或“托物兴词”。寄托于某种事物以表达感情的“兴”,也就是“兴寄”。“兴”字的含意是“起”,诗人所兴起的是情,所以,《文心雕龙•比兴篇》说:“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只是这种情是诗人触发外物而兴起,又寄托于物而表达出来的。由此可见,古典诗歌的所谓“兴寄”,主要就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唐代,“兴寄”逐渐形成和“彩丽竞繁”“其体华艳”相对的概念,用以指诗歌应具有充实而有意义的思想内容的要求。如白居易《与元九书》所论:“诗之豪者,世称李、杜。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杜诗最多……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从白居易在同文中称自己有关“美刺兴比”的诗为“新乐府”,元稹在《进诗状》中称自己的乐府诗“稍存寄兴”,可知“比兴”和“兴寄”的要求是相近的。这种“比兴”或“兴寄”,就是要求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了。用这样的要求来衡量齐梁时期的诗作,自然是“兴寄都绝”。
  唐宋以后,诗词的“兴寄”受到诗人们更大的重视。明人胡应麟、许学夷等多次用“兴寄”的深浅来评论诗歌优劣,到了清代,甚至认为“文无比兴,非诗之体也”(冯班《钝吟杂录》);“伊古词章,不外比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序》)。没有比兴就不成其为诗,以至一切文学作品,无不是用比兴写成的,这就把比兴的地位提得更高了。
  (摘编自世金《什么是古诗中的“兴寄”》)
  材料二:
  兴象是唐代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与批评时的一个重要范畴。兴象说的提出,标志着古典诗歌艺术的成熟。兴象之美,是唐诗经典作品的重要特点之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注重“兴寄”的诗,并不把它所要表现的情绪直接告诉读者,而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让读者自己获得。
  B.齐梁间的一些山水诗,具备了物象,但它重在描摹山水形态,没有兴寄的精神,因此这些山水诗没有兴象。
  C.具有兴象特点的诗,注重营造意境,融寄着丰富的美感效果,宋诗中夹杂叙事成分,就削弱了兴象特点。
  D.材料一所谈唐诗的“兴寄”和材料二所论唐诗的“兴象”完全是一回事,即都是就其具有现实意义而言的。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以营造意境为主,宋诗以思理清峻见长,但这种说法仅仅体现了唐诗和宋诗的主流,并不能涵盖所有唐宋诗。
  B.诗人如果只是一味地摹山范水,如照相机一样对客观事物进行再现,缺乏主观情感的融入,写出的诗就不算好诗。
  C.从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兴趣”与“意兴”为武器对江西诗派进行了批评来看,江西诗派的作品缺乏兴象。
  D.明代和清代一些学者对古诗中的“兴寄”手法极力推崇,他们认为诗中若无“兴寄”就不是好诗,这 一观点是正确的。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的内容,下面所选宋诗中缺少“兴寄”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B.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C.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王禹偁《畬田词》)
  D.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欧阳修《画眉鸟》)
  4.三则材料中都引用了古代文献上的言论,这种引证法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4分)
  5.结合材料,从“兴”的角度,谈谈唐宋诗的不同,并举例进行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执着者
  张丽
  ①时隔十年,我再次因为残疾教师王新来到笔架村。当年,我那篇《十年坚守,不让一个孩子辍学》的新闻发表后,默默无闻的王新变成了省道德模范,我也因此被领导赏识进了城。
  ②两次去笔架村,见的是同一个人,心境却截然相反。那时我二十出头,才在乡政府当通讯干事不久,梦想着妙笔生花,一鸣惊人。大清早在笔架村书记的带领下,翻越八座大山,走过几十道山岭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