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2 4:59: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873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是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即以地
  位规范为主。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即周天子居住地的方言,在各方言中居于较高地位。当时用“雅言”去读解经文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论语•述而》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春秋战国时期,全国性通用语已经不复存在。《吕氏春秋•知化》云:“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马上着手全国通用语言文字的确立。许慎《说文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秦朝文字规范统一的措旄对共同语的确立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到了汉朝,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语言的统一性大大加强,扬雄《方言》中的“通语”即是可通行于四方的共同语,是以汉朝都城所在地的秦晋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其语言情况“南染吴越,北杂夷虏”(《颜氏家训•音辞篇》)。由于洛阳是东汉乃至魏晋时期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洛阳方言的影响非常大,洛阳太学书生诵读经典的读书音“洛生咏”享有较高的声誉,为各方言区人所模仿。颜之推主张“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核古今,为之折衷”,也就是以帝王都邑语音作为规范语言的基础语音,他反复校量,最后取南方金陵语音和北方洛下语音两相折中,作为南北通用的标准语音。“这种主张,奠定了隋唐统一中国后的语言规范的理论基础。”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比较重要的如《切韵》“唐韵》《广韵》等。因为洛阳、长安、开封等地区一直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这些地方的方言就具有了通语性质。元朝定都大都以后,学校教学都使用以大都语音为标准音的“天下通语”,国家的主导性或基础性方言由中原地区向北偏移。明朝和清朝继续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地区方言作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地位进一步巩固,称为“官话”。
  纵观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历程,语言规范的主要内容就是选择何种方言作为全国通用
  语,一般都城所在地方言就成了全国通用语。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王朝的都城基本建在黄
  河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平原——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政治上的优势决定这些地方的
  方言先后成为全国性的通用语,通用度非常广,其使用范围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新老都城
  所在地,而是广泛存在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江淮等广大地区,最终成了现代汉民族
  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摘编自刘楚群《当今语言规范观:中和诚雅》)
  材料二:
  语言规范的“雅正观”贯穿古今。现代汉语时期,强调“正”多于强调“雅”,讲“规范”多,讲“雅顺”少。在教育普及的当下,在重视文化的当下,既要讲“正”又要讲“雅”。当然,雅正是就规范而言,对语言本身,对语言生活,则不必也不应强调“纯洁”。通过语言规范来匡谬正俗,这种规范观虽然较为传统,也常有批评,但仍然在社会上较为流行,也确实是语言生活所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确立某种语言或方言作为全国通用的交际工具,是中国古代语言规范的核心内容。我
  国最早有记载的通用语是‘‘雅言”。
  B.用“雅言”解读经典是对读书人的基本要求,材料一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证明全国
  性通用语在春秋战国时期已不复存在。
  C.秦统一天下后,李斯倡导对全国通用文字规范统一,这一措施促进了共同语的确立,
  也为后世语言的统一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D.隋唐以后,通用语的确立以颜之推的观点为理论基础,隋唐至宋,主要通过颁布官修
  韵书来确立和推广通用语的语音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旦社会动荡不安,人口出现大规模迁徙,常常会出现各种语言相互融合的情况。
  B.凭借政治方面的优势,古代王朝都城的语言一般更容易成为全国通用语的基础方言。
  C.正确使用各种现代观测方法帮助我们了解、认识语言生活,就能够做好语言规范。
  D.改换视角,综合理解语言规范,可以开拓新的学术领域,使语言规范研宄跨越发展。
  3.下列说法中,“雅言”的内涵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咨诹善道,察纳雅盲。  (诸葛亮《出师表》)
  B.清韵始啸侣,雅言相与和。  (孟郊《同溧阳宰送孙秀才》)
  C.雅言,正言也。  (孔颖达《正文》)
  D.文士雅言,与胥吏薄牍,皆不可用。(章学诚《文史通义》)
  4.两则材料都对语言规范进行论述,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硬核”“干饭人”“绝绝子”等词汇已从网络流行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请结合材料二,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两则材料内容,进而具体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分析、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牛站在山头,伸嘴去吃酸枣刺。狗卧在门道里一直啃骨头。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
  咣咣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
  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张铁匠打铁打乏
  了,要喝酽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歇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唢呐,吹出的像放屁,唾沫星
  子都喷出来,风一吹又落在自己脸上。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