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40字。
河南省濮阳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把握传 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在中国戏曲史上,每个时代都有新的表现手段丰富到戏曲艺术中来。戏曲守正创新,关键是要 想清楚怎样守正,在哪里创新。
正在巡演的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的题材,适用于广阔宏大的史诗性叙事方式,具有“史 诗京剧”的艺术特质。我们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到京剧唱腔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仅对于中国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世界也有着重大影响。《国际歌》的灵活运用,赋予整出 戏以精神气质,使戏的音乐格调崇高起来。戏的结尾,不在同一情境的李大钊和赵纫兰夫妻, 在舞台上同时出现,隔空对唱,以“二黄原板”为基础,在唱腔后半段巧妙运用了昆曲,这种 载歌载舞的形式和京剧“二黄”声腔形成强烈对比,充分展现出二人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和伟 大信仰的精神力量。这些地方都是大胆创新,但都谨慎保持在剧种范式中。唱腔设计要分层次 和比重,要旧里有新,破立显章法。《国际歌》的旋律与传统唱腔,共同营造熟悉的陌生感, 很好地配合了观众的情绪变化。
剧种的发展,包含着唱腔的不断完善。现在的京剧,包含着汉调、徽调、梆子、昆曲等多 种声腔,经过长期融合才形成了比较统一的艺术风格。对于戏剧作曲,声腔布局是第一前提,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音乐节奏则给整出戏勾画出情绪和感情外化的轮廓。1994 年,我在
创作京剧《夏王悲歌》时,就采用了一曲贯穿全剧的手法,借鉴分节歌,换词不换曲,曲调在剧中反复出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视剧的主题歌为什么能够流传?原因之一就是反复。 比如《好汉歌》,因为电视剧《水浒传》流行起来,几十集的剧看完,歌也听了几十遍,旋律 自然就走进心里了。
戏曲音乐必须创新,简单套用旧有程式是行不通的。作曲者的修养和审美非常关键。于音乐创新可以引进多种音乐元素,作曲者必须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审美不仅包含着对艺术的认知,还包括对社会发展、时代精神的判断。创新首先得分清楚哪些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观众喜欢的、哪些是观众反感的。
我国有 300 多个戏曲剧种,其区别首先在于唱腔。任何一个剧种,没有脍炙人口的唱腔, 本子再好、做工再好,也不可能吸引人。戏曲音乐来自民歌、说唱,因而直接搬用了“宫调” “套数”等,板腔体的出现,打破了曲牌联套框架,建立了新的戏剧性音乐体系,“以歌舞演 故事”,进一步戏剧化。今天的戏曲音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曲家正主动将更多作曲技 法移植运用到戏曲音乐之中。开场曲、幕间曲、结束曲的使用,使得剧目音乐富有层次;独唱、对唱、重唱、伴唱等传统戏曲中鲜见的演唱形式,为戏曲人物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更多路径;主 题曲贯穿、一曲多用等音乐发展手法,让剧目音乐的整体性得到加强;尤其是乐队的组合使用,使戏曲音乐中的器乐部分具有了营造环境、推动剧情、烘托气氛等表现功能。但这些都还是初步的努力,还在继续发展和探索中。我们既要坚定地发展,又要审慎地克服盲目性;既要“一板一眼”,也要“南腔北调”。
(摘编自戏曲音乐家朱绍玉《赋予戏曲更丰富的音乐语言》,有删改)
材料二:
本次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以线上线下同时首演的全新模式进行,助推京剧艺术进入“双 线时代”,着力打磨优质内容投放市场。线上线下双重推进,不仅有效开拓新生线上市场,培 养年轻观众观演习惯,更是推广京剧艺术的关键桥梁,同时还保证了与剧场演出的共时性、现 场感。全剧描写了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工作期间,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就要准确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
B.作曲者的修养和审美是戏曲音乐能创新的关键,套用旧有程式的创作方法是一种倒退。
C.现代京剧《 李大钊》 以线上线下同时首演的全新模式进行, 促进了京剧传播模式的创新。
D.《 李大钊》 融入昆曲声腔和舞蹈元素, 采用群舞的艺术呈现方式营造出打动观众的意境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戏曲至今能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戏曲音乐能够不断守正创新、适应时代息息相关。
B.京剧《夏王悲歌》采用一曲贯全剧的手法,换词不换曲,是受到了《好汉歌》的启发。
C.作曲家将开场曲、幕间曲、结束曲移植运用到戏曲音乐之中,拓展了音乐的发展空间。
D.《李大钊》在演出中融入曲艺元素,借鉴西方歌剧的形式,更加贴合了剧情发展需要。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 编现代京剧《李大钊 》“史诗京剧 ”定位的表现的一项是( )(3 分)
A.宏大的革命题材 B.播火者的英雄形象C.以歌舞演故事 D.崇高的音乐格调
4.朱绍玉在给新编现代京剧《李大钊》作曲时,把《国际歌》的旋律嫁接、融合到了京剧唱腔中, 被称为“神来之笔”。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样作曲的好处。(4分)
5.《李大钊》的创作者们为推动京剧艺术的创新性发展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现代戏曲创新的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文本一:
蓝 眼
冯骥才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造假画的和看假画的。造假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造假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天津卫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是他的外号,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