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菁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3560字。
河南省菁师联盟2024届高三12月学情调研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纯文学破圈、出圈的话题由来已久,之所以如此,大概因为这一话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内部生产固化僵化的焦虑和文学外部传播深度广度的渴望。
②这种焦虑和渴望,几乎贯穿了文学活动——构思、写作、发表、评价、传播——的全过程。如果再细想一下,这两个问题——破文学的艺术之圈与破文学的传播之圈——似乎如幽灵一般盘桓在现代中国文学百年的纵深之处。比如,五四前后的“文学改良”“文学革命”破的是文学的“媚雅”之圈,强调文学的大众化和启蒙意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破的是文艺脱离群众之圈,强调文学的民族化和群众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先锋文学破的是小说技艺形式单一的圈,解放了作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新时代的文艺工作强调破圈,目的是推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等等。
③故而,从本质上说,文学破圈是文学在任何时代都可能面对的话题,换句话说,文学在各个时代的存续和发展过程中势必会遭遇“圈子之困”,文学破圈是对“圈子之困”的某种反思和突围,也是文学之树常青的“法宝”。
④我们今日重提这一话题,盖因时代巨变、媒介革新、文化转型给文学这门古老行当的承续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焦虑和渴望。“和物体相依为命的时代过渡到和信息相依为命的时代”(韩炳哲语),信息巨大的增量和流量让文学的信息(知识、见识和精神)传递本质在这个时代显得贫乏,文学的想象力日渐落后于火热的现实。从纸质媒介过渡到数字媒介,传统文学在文字和纸张之间建立起的亲密无间的二维关系被多维的数字媒介弄得有些黯淡无色,纯文学读者锐减。文字系统所创造的文化正逐渐被人工智能系统所创造的文化侵蚀,由媒介平台的模型和代码系统构造的“真实世界”正在挑战文学所虚构和描摹的真实世界。与流行的社交平台及短视频相比,今天的纯文学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时代文化的建构呢?新时代的诸多变化,似乎让纯文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圈子之困”,如何破圈?——这一问题顺势而来,不得不去面对。
⑤文学破圈是一个多维度的立体话题,因为文学之圈,圈圈相套,要破壁的不是单一的圈,它更似一个文学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破一圈不足以铸造新文学。
⑥文学破圈、出圈,破的是自我的藩篱,出的是逼仄的传播空间,目的是让一个时代的文学走进更多人的内心。
⑦为了与网络时代五花八门的新奇信息争夺读者的注意力,美国编剧詹姆斯•弗雷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劲爆小说”。他在《让劲爆小说飞起来》一书中描绘了“劲爆小说”的基本元素:它有强大的吸引力,故事富有戏剧性;它触动读者的身心,感人或者令人愉悦;它道出人类社会重要的东西,或明或暗;它的表达简洁、准确和美。弗雷把“强大的吸引力”置于“劲爆小说”的首位,实际上是在破除旧有小说以及旧有的小说理念那种繁复、冗长、乏味之圈,但又不失小说追求的精神高度以及美感。或许,那种因为思想性、艺术性兼具而产生强大吸引力的“劲爆作品”,会成为我们纯文络时代开辟新疆域的有效“武器”,成为文学破圈的那只利剑。
——摘编自石华鹏《文学破圈的潜台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文学的艺术之圈与破文学的传播之圈,这两个问题表达了人们对文学的焦虑与渴望。
B.用“幽灵”来形容现代中国文学始终存在的破圈问题,表明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态度。
C.代码与模型构造的“真实世界”,其实是指人为制造出的虚拟世界,它也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
D.纯文学破圈如同系统工程,牵一发动全身,说明了文学要走进更多人的心,其任务的艰巨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②段采用举例论证,证明“文学破圈是文学在每个时代都会面对的问题”这个观点。
B.文章第④段中引用韩炳哲的话,强调信息化迅猛发展给纯文学带来新的焦虑和渴望。
C.文章在情感态度上,对纯文学破圈充满了期待,希望文学作品能够走进更多读者的内心。
D.全文从提出问题到分析历史和现实境况再到寻找解决方法,采用了递进式的论证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如果能打破文学创作中的固化、僵化思维,就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B.在当下,纯文学要摆脱困境,关键是要主动运用信息数字等媒介来提升作品的知名度。
C.文学之树常青,是每个时代、热爱文学的人的由衷的希望。勇于反思和突破是其力量源泉。
D.虽然文学之圈,圈圈相套,但作家朝着“劲爆作品”的方向努力,一定能找到文学破圈的出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①今天这个加速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时间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仿佛世间万物都在以光的速度奔向未来,永不回头。只有海洋是个例外,它似乎仍然在慢悠悠地原地踏步,就像鲨鱼湾里的海浪,每一次上涌都会顺着原路退回到起点。
②海洋的这种“慢”是由水的物理化学性质所决定的。2022年发表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