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锦江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30 22:05:0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3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空灵,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崇高境界,也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范畴。在西方没有这样相似的美学观念,这是东方民族独特的美学思想。中国艺术追求的境界如高山大川之间的一朵幽兰,它似有若无,无人注意,自在开放。这样的美淡而悠长,空而海涵,小而永恒,其最大的妙处在于:它在“空”中增加人们玩味的空间,在于其空灵中的实有,静穆中的崇高。
  中国人认为天地自然都由一气化生,面对气化流荡的世界,他们发现了虚实的奥秘,发现了“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原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在虚实二者之间,中国艺术对虚更为重视,唯有虚,才能给欣赏者提供“对物象产生距离”的载体,在赏画、读诗、游园中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
  “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欣赏中国画,不仅要看画在画面上的,而且要看不在画面上的东西,通过画面的有限形式,想象到无形的世界。诗也如此,译要沉着,更要空灵,沉着与空灵并重,才会有悠然的韵味;诗要有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虚空的世界永远在造园和品园者心中存在着,他们得诗画“空”之精髓,故有灵气往来。
  中国园林创造就是引一湾溪水,置几片假山,来引领一个虚空的世界,创造一个灵动的空间。我们目之所见的世界,在虚空的氤氲中显示出意义。如果赏园者只是停留在视觉观察中,就有可能错失小园中所包裹的万般景致。在中国园林中,假山不是山,却有山的巍峨;溪涧不是海,却有大海的渊深。回廊是狭窄的,它却可以引领人走向宇宙纵深;小桥曲折,却将人度向另外一个世界。至于云墙偎依着篱落,由曲地在丛树中逶选,真把人的心牵向更远。
  亭在园林中有着独有的地位,园林无水不活,也可以说,因无事不灵。亭子是实用的,它可以供人休憩。亭子又在园林中起到收摄众景的作用,松散的景物,往往通过亭子的收摄成为一个整体。而更重要的是,亭子是为人的心灵所特别设立的景观,古人所说的“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就是就此而言的。因为它“空”,所以它“有":“空”通过我们的心灵变成了一个蕴涵丰富的世界。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空山》)
  材料二  宗白华先生曾以“太虚片云,寒塘雁迹”形容艺术的空灵境界,这一描述是十分形象而精当的,空是虚,是无,是静穆;而灵则是实(不同于写实之实),是有,是灵气,是生命。这两者正好组成了空灵风格的两个基本点,也是所有中国艺术史上偏于抽象写意的艺术品的两个基本点。然而灵实以空为前提条件,周济说:"空则灵气往 来",可见不先求空,灵气就无法产生。不过反过来说,没有灵,空就成了"顽空""死 空",谈不上美感的力量了。因此,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 苏轼说得好:"所贵乎枯澹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 中边皆枯澹,亦何足道。""外枯"乃指外形的简约、空虚;"中膏"是内在的生命力之旺 盛,所以"似澹而实美",并非一片死寂枯竭。刘克庄说过类似的话叫"若近而远,若淡 而深";金圣叹则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艺术"有形但为无形造"的哲学观中特别注重"虚"的创造,"虚"是使欣赏者 获得空灵的美的享受的途径之一。
  B.中国艺术推崇的"虚"在绘画、诗词、造园等各种艺术中都有所表现,其中造园艺术 的"虚"最能体现"空"的精髓。
  C.中国古代美学谈空灵往往表现出一种辩证的眼光,灵实和虚空构成了空灵风格的 两个基本点,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D.以极其简约的意象或线条传达丰富意蕴,给人以无穷想象,空灵的境界由此达成, 因此可以说抽象艺术超过写实艺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材料二采用了不同的论证结构,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空灵"这一话题。
  B.中国园林中假山、回廊等不可替代在于它们引领的虚空世界饱含着灵动性和 深意。
  C.材料二将诗画放在一起论证,可表现出在中国艺术中"空灵"存在共通性的特点。
  D.中国戏曲中"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体现了"空"的艺术特点。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的是(   )(3分)
  A. 草色全经细雨湿,花枝欲动春风寒。(王维《酌酒与裴迪》)
  B.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温庭筠《菩萨蛮》)
  C.身外闲愁空满,眼中欢事常稀。(晏几道《临江仙》)
  D.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4.结合两则材料,给"空灵"下一个定义。(4分)
  5. 《红楼梦》中对于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景致作了如下描写: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 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 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 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 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这座"潇湘馆"具有空灵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对此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周秉义从北京调回了本市,终日足不出户,只是看书,偶尔也与冬梅晚饭后看看电视剧。
  冬梅的耳中刮进了一些关于丈夫任职的议论。她忍不住问:“确实是平调回来了?”
  他肯定地说:“是啊。”
  她又问:“到底为什么?”
  他奇怪地反问:“我信中不是写了吗?”
  “你想干的实事,到底是什么实事呢?”
  “现在说了也没用,得看这次怎么任命。先不聊这个话题,好不好?”
  “跟我还有什么不便说的吗?是不是在北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