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489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2023.12.22)
(考试时间:150分种,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近代。从1840年到1949年,在这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文化掠夺从未间断,内忧外患、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使得乡村文化遭受了无数次的劫难,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有形文化财富被抢、被偷、被烧、被毁,损失之惨重实属罕见。打倒“孔家店”,立“西学”之新、破“中学”之旧,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乡村文化的严重贬值。20世纪30年代,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曾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提出并实验了“乡农学校”“博士下乡”“文艺教育治愚”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而同样在这100年里,与中国农村文化衰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较早地开启了乡村文化的振兴之路。据统计,1848年时,中国、美国的城市化率分别为10.9%、10.6%。而到1949年时,中国的城市化率仍然是10%左右,美国已接近70%。发达国家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造、空间规划,特别是乡村文化得到城市文化的直接反哺和辐射。美国的乡村“巧发展”战略、日本的“一村一品”农村振兴运动,使得乡村经济和文化一起得以重构和振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为迅速积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资本,我国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致城乡文化差距成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并不断拉大。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乡村文化发展之路。当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近60%,乡村文化早已走出衰落的低谷,经历1949年到1978年的复苏期、1978年到2017年的建设期,具备了开启文化振兴的基本条件。历史证明,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是对近代以来仁人志士理想的再实践、再创造,是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大历史责任,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摘编自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
材料二:
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亟须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各个地区可以在文物普查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具备传统文化特征的古村古镇进行整体的保留、保护和维修利用,结合生产用具、生产生活遗物遗迹的展示,形成集乡土建筑和乡村民俗为一体的“乡村博物馆”,集中展示当地的村史、村情,增强当地村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古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
1.下列对“我国乡村文化衰落”的原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近代西方列强接连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的经济、文化方面掠夺,这些行为使我国千百年来积聚起来的文化财富损失惨重。
B.打倒“孔家店”等文化运动引发了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厌倦乃至反对,这也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乡村文化严重贬值。
C.30年代,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发起并实验了“乡农学校”等诸多方案,但终因没有一个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政府而失败。
D.我国成立初期,为了迅速积累相应资本,确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一定程度导致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差距拉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国乡村文化走向衰落是从1840年开始的,100多年里,中国乡村文化的衰落史,是中华民族苦难史的生动写照。
B.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保护文化和生态为前提,适度控制规模,既要体现地方风情和历史文化,也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C.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有了很大提高,乡村文化也走出衰落的低谷,这是因为城市文化对乡村文化有反哺和辐射作用。
D.非遗保护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从而使特色小镇的建筑规划和城镇建设有文化特色,更体现出地方风情和历史文化。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 )(2分)
A.江苏省连云港市专门下发重要文件,要求积极深入地开展兼乡贤文化建设,为乡村治理、农村发展、文明乡风注入新活力。
B.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村民们纷纷收集使用过的老物件,用集中陈列的方式展示其生活生产、民风民俗、乡村变迁等内容。
C.广东省汕头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专项工作,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古村落。
D.山西省晋中市发动群众发掘本乡本土遗留下来的“老地方”“老习惯”,形成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和清晰翔实的影像资料。
4.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某些地区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出现的与推行“乡村记忆工程”相违背的做法。(4分)
5.班级拟以“如何推动乡村文化由衰落走向振兴”为讨论话题,请你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茧
费孝通
1936年的初夏,在一座介于苏州和杭州之间的小镇上,一间丝厂开张了。大运河从这座新建工厂前面流过,河上航船满载茧袋。工人们在码头卸下茧袋,将其存放在仓库里。茧袋不断流进工厂,好似自己在运动。
突然,茧袋平顺的流动中断了。张婶的闯入,扰乱了茧袋的运输秩序。张婶不知所措,她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扰乱工厂的运转。她忘了自己此时并不在村里,平常在自己的村子里,和劳作中的邻里打招呼是常事。她眼睁睁地看着面前的茧袋越堆越高,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