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1月测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80字。
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4年1月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搭子社交”,就是指通过社交平台或应用程序,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搭子”社交覆盖了诸多领域,例如“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年轻人通过不同类型的“搭子”探索并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满足了个人在不同生活方面的社交需求。
搭子社交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精准的陪伴,满足用户在特定领域中的社交需求。一方面,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更多同样喜欢某一活动或话题的人,相互交流经验、分享资源,进一步提升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过度社交化的时代,人们正在经历“熟人社交倦怠”。人们常常采取各种“断连”的方式来逃避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反连接”并不是指无条件断绝一切关系,而是断绝特定情境下可能给个体带来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使个体重新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年轻人在建立搭子关系时,通常会选择避开当前的圈子,与陌生人建立联系。因此,他们更加注重搭子关系的实用性,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通过默契的距离感的维持,双方可以轻松地待在自己的舒适区,无需假装熟悉或频繁互动。
对于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来说,父母的关怀往往受到地理距离的限制,朋友之间需要“跨越半个城市或者多个时区”才能见面,而爱情也并不容易获得。因此,年轻人常常会面临孤独的时刻,需要独自进行一些活动来填补这种空虚感。年轻人倾向与陌生人进行社交,可能是因为他们更有动力去寻找新的人际关系,以满足他们的社交需求、开拓个人发展的机会,并获得新的信息和资源。可以说,搭子社交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成为了传统固定关系的补充。
(摘编自腾讯媒体研究院2023-09-08《“搭子”社交: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关系》)
材料二:
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安土重迁、世代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形成了以差序格局为基础的熟人社会。然而,现代化发展给人们带来极大流动性,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外出谋生,成为异乡的游子,“生于斯长于斯”的状态,较之以往更少见。人口的频繁流动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地缘关系显得尤为脆弱,亲缘关系也由于空间距离的阻隔而难以满足年轻人即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搭子”可以看作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精准陪伴,通过搭子社交,人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
B.材料一中列举搭子社交有“饭搭子”“旅游搭子”“羽毛球搭子”等类型,说明搭子社交是以寻找共同兴趣、目标或者活动为前提的社交方式。
C.趣缘关系的产生,消解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距,人们因兴趣联合,能够自由平等地交流,迎合了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D.“搭子”虽然经常被理解为是一种边界感强、压力小、交情浅的社交,但互助才是人们选择搭子型社交的主要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趣缘关系结成的“搭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广泛性的社交范围、多样化的社交类型、更加忠于自我与平等的社交需求,是符合年轻人生活方式的社交。
B.现代社会人口的频繁流动,使传统社会亲缘、地缘等稳定的社交关系逐渐被打破,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需要面对不熟悉的地方、陌生的人群。
C.如果个体想要获得必要的私人空间、时间和自由,就要断绝过度连接的社会环境带给个体的过大压力和负担的关系。
D.年轻人在社交中似乎更加看重自己的体验与感受,比起有人格魅力、有经验等这些对方身上吸引人的特质,年轻人更注重“搭子”与“我”的契合度。
3.下列各项社交形式中最符合搭子社交的一项是(3分)
A.组织聚餐:邀请同事一起聚餐,边吃边聊,增进感情。
B.运动健身:通过社交平台相约去健身房或游泳馆等健身场所。
C.艺术活动:与朋友参加音乐会、画展、文艺演出等艺术活动,感受艺术氛围。
D.商务社交:参加商务会议、商务午餐、商务酒会等商务社交活动,扩展商业人脉。
4.搭子社交的走红反映了当下青年群体的社交心态。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4分)
5.搭子社交是在年轻人中流行的新型社交方式,这种社交方式的火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票车上的战斗
刘知侠
票车进站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了,站西扬旗的红灯慢慢地发亮啦。就在这扬旗外边,路基旁边小矮树丛里,有两个人影在动。
老洪听见渐渐变大的隆隆声突然不响了。他望了一下车站上嘶嘶喷气的冒着烟的车头,低声地对彭亮说:“票车进站了。”
站台上的绿灯亮了,“呜,呜——”一短一长的震耳的汽笛响过以后,车站上的火车头嘶嘶喳喳一阵,接着就轰轰隆隆地开过来了。彭亮爬到一棵小树近边,已经听到铁轨轧轧的音响,他迅速地爬过去,在路基的斜坡上停着。
轰轰隆隆的声音越来越大了,震得天摇地动。车头越来越大了,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