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密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5 17:47: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8260字。

  黑龙江鸡西密山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联考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考试期间,注意考试时间
  2.禁止在试卷上乱写乱画
  一、现代文阅读(40分)
  材料一:
  儒道两家思想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独立、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并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互补机制。
  首先是儒家追求发展与道家倡导复归互补。儒家思想认为,社会和人性需要发展,通过后天的教育发展,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价值。但是儒家在注重人性的进步与发展时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其中可能出现的人性的扭曲或错误的引导。这个时候,道家提出以“返朴归真”的思想来扭转这种理想出现偏差的情况,提出要保持人性中先天的淳朴天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宁静祥和。但道家难以划清“复归”与“倒退”的界限,在追求本我回归的同时,却摒弃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相对偏执的。儒道互补并不是折中,而是在人性的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追求“复归于朴”的状态,这样使得人性既能在发展中积累智慧,亦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本我的纯净自然。
  其次是儒家讲究务实与道家倡导求虚互补。讲究务实是儒家的一大特点,人不仅生活在自然的世界中,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人区别于禽兽之处在于人是遵守伦理规范的。孔子自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的要求。儒家是注重现实主义的人学,而道家却往往超脱于现实。道家偏重于讲自然之道,把自然之道当作最根本的东西,而仁义之类的出现是由于自然之道的隐没,因此他们追求“返朴归真”。其途径常是将自己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如《庄子》中所描述的“坐忘”。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向往将自我的精神从市井中解放,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在时代不断演替的过程中,儒家不断地从道家借鉴哲学思想,道家为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也一直向儒家学习处世思想。虚实互补,在追求务实的同时,也将人们的思想境界提高到超脱于世俗的境界,这便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最后是儒家追求阳刚与道家倡导贵柔互补。儒家所倡导的人文精神是刚毅进取的,其“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理想等,无不透露出儒家的阳明之气。尽管儒家也有刚柔调和、阴阳互补之说法、但实际上儒家思想中仍然是将以刚主柔、以阳制阴之道作为主导的。而较之于儒家之阳刚,道家更多的则是讲究谦和精神,推崇水德,以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为宗旨。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倡导水之阴柔及能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在儒家思想培养出一批批社会中流砥柱的同时,道家以其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熏陶出一批隐士或居于市井的文人,让他们自下而上地观察这个社会,发现社会的问题,使得社会的发展愈发稳定。儒家与道家的联系便如阴阳乾坤一般,互补却不能替代,相关却不相同。
  (摘编自崔雪茹、李明睿《儒道互补对古代文人的影响探析》)
  材料二:
  儒道互补之说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念。所需注意的是,一些持道家主干说的论者之所谓儒道互补,是建立在道家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的,互补的方式主要是“以道补儒”,进而反映出儒学的道家化。
  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看,确实存在着一种儒学的道家化倾向。但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追求发展还是倡导复归、讲究务实还是倡导求虚、追求阳刚还是倡导贵柔,这是儒道思想的本质区别。
  B.道家“返朴归真”的思想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但能弥补儒家在追求人性进步发展时过于理想化的不足。
  C.道家推崇超越意识,将自然之道作为根本,认为“坐忘”能够将人的身心调整到与自然合一的状态。
  D.儒家思想培育出的入世之人能够匡扶天下,道家思想熏陶下的隐逸之士同样能够推动社会稳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由于儒家的讲究务实与道家的倡导求虚,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哲学精神。
  B.儒家以阳制阴之道与道家以阴柔包容天下的思想虽不能相互替代,但可以相互转化。
  C.学术界对“儒道互补”的具体认识有所不同,但其主旨都在“儒道兼综”“情理兼到”。
  D.只有通过哲学思维拓展、伦理哲学渗透以及文学艺术熏陶,儒道互补才可具体落实。
  3.下列各项说法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儒道互补思想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少年时曾“猛志逸四海”,后弃绝官场,归隐田园,自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李白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入世之意,以“且放白鹿青崖间”的旷达自我排解。
  C.苏轼既有“西北望,射天狼”建功立业的思想,又有“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超然物外的心态。
  D.清代学者胡文英曾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无端。”
  4.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论证方法、论证思路上的异同点。
  5.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的思想则是粮食店,是要天天吃的。”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
  文本一: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