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9 10:58: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570字。

  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第一次联合诊断检测语文试卷
  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相关论说,曾引起画坛的轩然大波。这场关于中国画的“笔墨官司”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这场争论在AI和5G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再度被提起,提倡创新者觉得要以更为开放的心态让中国画迎接世界性的改造,而我认为应守住中国画的底线,笔墨仍是中国画的灵魂。
  在世界画种中,能够以国别称呼的并不多,中国画是其中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代表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精髓,看似简单的笔墨纸砚的组合,却贯通天地世界,构成了其具备民族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画在全世界的艺术中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集思维模式、哲学理念和美学思想于一身。而它最为鲜明的体现就是笔墨,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和生命,是它区别于所有其他画种的重要形式,笔墨具有其他画种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脱离了笔墨,任何堂皇恢宏的表现,任何华丽绝妙的色彩,都不能被定义在中国画的范畴之中,只能将其作为“综合艺术”等来看待。
  笔墨是中国画的主体精神,五色俱全形神兼备,线条丰富墨蕴机巧,它是包容的、开阔的、创新的。千百年中,它并不放弃创新,形成了江潮汹涌、百舸争流的生态。近百年来,出现了黄宾虹的焦墨法、林风眠的西画法,张大千的泼彩法、刘国松的揉纸肌理处理法等,这些艺术家们的大胆尝试创新,丰富了中国画笔墨的内涵,其价值也逐渐地被人认识、认同,这些中国画的艺术家完成了对中国画创造性的转换,成为中国画发展的重要链条。当代中国画的创作已经从原有传统的单一形式发展成多元并存的繁荣格局,并逐渐进入跨文化的视野,影响着世界的艺术创作,在形式、范式、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为世界提供独特的文化创造与中国经验。
  呼吁对中国画的改造,其初衷是善意的,是充满期待的。但是中国画本身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国式的笔墨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根”性,是不可改变也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在当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交流影响的今天,中国的艺术家无意以中国画改造别国的画种,其他的画种也不可能改变中国画的特质和本性,它们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但不应改变对方最根本的特质。一百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画代替不了西画,西画也代替不了中国画。几千年形成的审美观念及语言形式,已经融入民族的基因与血脉。坚守中国画的基本理念,不是因循守旧,而是一种对传统的尊重。在创作观念上我们是开放包容的,但在核心的理念中,我们保持着传统的文化自信,这种传统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现代精神。
  (摘编自吴川淮《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
  材料二:
  比起过去,如今的中国画创作更加自由,艺术家更关注艺术本体,甚至笔墨都可以不再是中国画唯一的载体。中国画可以摆脱技法、语言、场所环境的限定,站在大的文化场域里和国际对话。这是中国画发展的新前景与新趋势,也是中国画走向世界的新方法与新目标。我们需要以包容的姿态,来接受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我们相信,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可以怀抱新的艺术形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的“笔墨官司”语带双关,既指用文字进行的争论,也指关于笔墨的争论。
  B.材料一中的“江潮汹涌”“百舸争流”,前者侧重于势头强劲,后者侧重于流派众多。
  C.材料二中的“虚拟世界中的生存问题”,指当下中国画创作与新技术使用的关系问题。
  D.材料二中的“福利”指有利条件或者促进作用,“小小”二字带有欣喜和珍惜的意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能够用国别称呼,与其具备民族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特点密切相关。
  B.两则材料的作者都主张艺术上要有包容心态,但前者更强调对传统的尊重。
  C.坚守中国画的基本理念是文化自信,站在大的文化场域里和国际对话亦然。
  D.智能手机为中国画的理解带来福利,使其在传播上较其他画种更具生命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
  B.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中说:“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涉笔高妙,存乎其人。……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已。”
  C.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写到:“如仍守旧不变,则中国画学应遂灭绝,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
  D.林风眠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中指出:“东方艺术……常常因为形式过于不发达,反而不能表达情绪上之所需求,把艺术陷于无聊时消遣的戏笔。”
  4.在中国画的笔墨问题上,两则材料论述的内容有什么不同?(4分)
  5.材料一中作者是如何反驳对中国画进行改造的呼吁的?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拿大
  李永生
  瘦小枯干、弯腰驼背的满三爷站在佟东家面前时,就又把腰杆儿向上挺了一下。刚才,站在佟家漆黑的大门前,他便有意把佝偻的腰努力挺了挺,还把右手攥成拳头,轻轻敲几下后脊梁,这似乎触动了他背上什么机关,他矮小的身材便高了一些,身体也直溜了一些。这时他咳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