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2 9:24: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8120字,答案扫描。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卷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3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填写在答题栏内)。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中华古典诗词以其高度的画面性、音乐性和意蕴性,成为(   )的文体,更以其灵动的诗韵、雅致的诗意等美学特征享誉世界文苑。“气象万千尽是诗,人生百态皆作词。”诗词是讲述悲喜人生、探秘幽微人性的有效载体。简而言之,中华诗词包蕴万千,是一座可以不断(   )的富矿。
  近年来,中华诗词的跨媒介再生产、再传播(   )。如果说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介是诗词传播的显在力量,那么网络文艺这一新兴媒介则是一股巨大的潜流。无论是网络文学的叙事转化,还是网络影像的转译呈现,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汇,让中华诗词的斑斓与风姿在网络空间充分绽放。网络文艺作为(   )媒介,拥抱中华诗词,是对中华诗词文化传播的助力;融合中华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树一帜  开发  如火如荼  创新
  B.独树一帜  开掘  如火如荼  新兴
  C.与众不同  开掘  势如破竹  创新
  D.与众不同  开发  势如破竹  新兴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不断与中华诗词碰撞交汇
  B.网络文艺正以灵活的创意机制、多元的叙事载体,不断与中华诗词碰撞交融
  C.网络文艺正以多元的叙事载体、灵活的创意机制,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融
  D.网络文艺正以多元的叙事载体、灵活的创意机制,与中华诗词不断碰撞交汇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巴金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8.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他编辑整理的《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D.狄更斯是19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半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线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的成长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传统的图文书总是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当今流行的图文书中,图像似乎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文字反倒沦为配角。如《一个人的战争》一书刊行了“新视像读本”,该读本共238页,配有图画212幅,几乎每一页都作了设计。其“卖点”不再是原有的书面文字,而在于那些新奇、精美、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任何读物,倘使缺少图像,便会失去对读者的诱惑力和视觉冲击力。这正是“读图时代”的新法则。进一步思考这一现象,或许可以推断,当代人的阅读方式已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