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百师联盟高三1月一轮复习联考(五)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130字,答案扫描。
2024届百师联盟高三1月一轮复习联考(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20世纪中叶以后建构的中国文学史叙述系统中,屈原及楚辞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浪漫主义是欧洲近代以来重要的思想运动,和中国古代文学创作的实践无疑有许多相通的特征,但如果立足于中国文化立场,用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和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这与古典主义追求静穆、素朴、和谐、完整的审美理想截然相反。最早把浪漫主义介绍到中国的是鲁迅,他把浪漫主义翻译为“摩罗”,于1907年作《摩罗诗力说》,“摩罗诗派”就是指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浪漫派。
中国文学史的写作,始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中国文学史的早期著作,并没有把屈原和楚辞当作是具有“浪漫主义”特征的文学作品论述,甚至也没有提到过中国文学史上有所谓与欧洲“浪漫主义”相关联的文学运动和文学创作。这说明浪漫主义的起源地的学者并不认为浪漫主义适合于描述中国文学史。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苏联的文学理论传入中国,由苏联人帮助制定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用“革命的浪漫主义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文学写作方法的两种规范,屈原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源头。1962年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是第一部由高教部统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该书认为屈原坚持理想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形象编织幻想的境界,夸张、象征,都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因此认为“《离骚》是一篇具有深刻现实性的浪漫主义作品。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口头创作——神话的浪漫主义,成为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而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的确有不少共性,比如: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个人主义,重视自然,强调主观感情,丰富的想象力,鲜明的色彩,异常的情节,大胆的夸张,向民间文学学习,神秘主义,无道德倾向,追求个人自由,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现实社会、理性、科学,悲观主义等。战国时代所具有的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相似性,使我们相信,一个有创造力的时代,其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最早把欧洲浪漫主义介绍到中国,并将其翻译为“摩罗”,但鲁迅并不认为屈原的作品
与浪漫主义相关。
B.虽然屈原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等特点,但材料作者认为不能就此断定屈原作品属于浪漫主义。
C.浪漫主义不能囿于文学创作领域,它是一场时代思潮,同样表现在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哲学、政治思想之中。
D.屈原作品大量引用了孔子语录,甚至《渔父》关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陈述,也引用了孔子有关酒的表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足于欧洲文化立场,参照欧洲文学的发展历程,解释中国文学的特征与发展规律,就会出现分析与判断偏差。
B.由苏联人帮助制定的中国文学史教学大纲,提出作为中国文学写作方法的两种规范,影响了对屈原作品的界定。
C.欧洲的浪漫主义主要以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及限制个性发展的旧道德为特征,对欧洲的思想解放具有推动作用。
D.战国时代思潮与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有不少共性,使我们认为战国时代的思想及文学也具有某种“浪漫主义”品格。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1854年德国人威廉•肖特的《中国文学论纲》,1880年俄罗斯王西里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没有把屈原和楚辞当作“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论述。
B.《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中,把浪漫主义的特征概括为个人主义,感情主义,崇尚自然,自由主义等,而屈原的作品并不完全符合其所有特征。
C.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并没有把屈原归人浪漫主义文学的范围,而认为屈原为融合北方文学深邃的感情与南方文学丰富之想象而成的大诗人。
D.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他称颂屈原志洁行廉的精神和品格如日月一样放射着至高而无限的光芒。
4.1962年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屈原属于浪漫主义,请简要说明其理由。(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用浪漫主义概括屈原及楚辞的特征,可能并不是恰当的”?请根据材料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主角(节选)
陈 彦
这天晚上,忆秦娥的妆,是胡彩香和米兰两个人给画的。两个人整整画了两个小时,直到苟存忠老师说:“哎呀,把娃都画成画儿了还画!”忆秦娥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几乎认不得了:柳叶眉,被拉得长长的;眼睛本来就大,再让老师一画,眼神就更加突出了;尤其是嘴,润泽、鲜亮得就跟早晨才开的太阳花一样红嫩。苟老师直喊:“行了,画到这个份上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