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19640字。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微子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极其微小的基本粒子。中微子在宇宙中的数量极多,约占所有物质粒子的一半,在微观粒子物理和宏观宇宙起源及演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微子仅参与弱相互作用,可以说是来无影去无踪,只有通过超大体积和超级灵敏的粒子探测器,才可能被捕捉到,堪称“幽灵粒子”。中微子是人类迄今了解最少的一种基本粒子,还有诸多未解的谜题亟待研究。对这些未知问题的研究,将完善我们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引领我们突破现有的理论体系,踏入新物理世界的大门。
进入21世纪,中微子研究蓬勃发展,不仅成为粒子物理的重要分支,还扩展到天文学、地球物理等多个学科,形成了新兴的“中微子科学”。同时,中微子实验研究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发现三种中微子、发现中微子振荡等。
中微子振荡是指中微子会在电子中微子、缪中微子和陶中微子这三种形态之间转换,具体表现为中微子能够在飞行中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外一种。中微子振荡原则上应该有三种模式,其中两种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相继被发现或证实,而第三种振荡模式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这引发了全球科学家的进一步探索。
2003年,我国科学家提出设想,利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第三种振荡模式。2007年10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动工建设,4年后实验站点全部投入运行。2012年3月,实验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测得其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无振荡的可能性仅为千万分之一。这一实验结果远远超出了科研团队的期待值,为后续研究中微子质量奠定了基础,对研究物质本原、宇宙起源和理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具有重要意义,在国际高能物理界引起强烈反响。该实验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还获得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20年12月,设定的实验目标已经实现,运行了9年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装置正式退役。退役时,该实验已将中微子振荡振幅的测量精度从20%提高到3.4%。大亚湾实验装置的退役并不意味着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停止,一个更为先进、规模更大的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正在建设中。
(取材于曹俊、董有逸、项天歌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位于广东江门市开平附近,于2015年开始建设。通过测量来自广东阳江和台山两处核电站的中微子,此项实验可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同时开展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微子不带电、质量微小,不参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B.中微子被称为“幽灵粒子”,是因为它很难被察觉到。
C.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的难度极大。
D.发现三种中微子先于发现中微子振荡。
2.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江门中微子实验选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平市的地理位置处于实验站址距核电站的最佳理论范围之内。
B.开平与阳江、台山两处核电站在位置上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C.广东阳江和台山的两处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数量均居世界首位。
D.厚达700米的山体和岩层的过滤作用可保证中微子信号的纯净。
3.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容玻璃容器“薄如蛋壳”是相对而言,其厚度的绝对值并不低。
B.从“黄金瞳”的比喻中可以大略推测出光电倍增管的颜色和形状。
C.国产光电倍增管的产品质量已全面超越日本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
D.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整体形态就像一只圆桶中浸泡着一个西瓜。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处实验都依靠核电站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开展基础研究。
B.大亚湾实验的研究成果可为江门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C.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的规模更大,其研究前景也更为广阔。
D.两处实验都具有多元研究目标,均已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5.江门中微子实验项目无疑是一项“超级工程”。请联系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建设这一“超级工程”具有哪些方面的意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茅,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1】尝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