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篇,约14000字。
本期话题:1、给你未来的孩子写一封信。用书信体,800字以上。
2、以“深圳的乞丐”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救赎
高一(7)班 桑一丹
这是一个真实的,我亲眼看到的事。
不说它是事件,因为对于深圳这个繁华的城市,繁荣的景象,繁忙的人们,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么的微不足道,那么的轻如鸿毛。
也许,只有我和派出所的一位小民警记录下了这件事:
公元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三日,深圳市南山区南头中学校门北侧发现一具乞丐尸体。
仅此而已,无名无姓,我甚至分辩不清他的性别!
谁能知道我当时是多么的难过,尽管我与他素不相识。他裸露的皮肤早已脏得不成样子,头发乱蓬蓬,沾满杂草,遮住了脸,只露出了一点黑色。这是残忍的一刻,一个有灵魂的人看着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世界就这样憔悴下去,就这样苍老不堪。也许谁也无法理解这一刻的我——
我是那么的自责,因为面对他,我无能为力。
我多么希望上帝给予我神奇的力量,再给他一次生的机会,再让他享受温暖的阳光,可触到的都是空气凝结的味道,人们依旧匆匆走过,带着一脸冷漠,这个世界对不起你!我张大恐惧的眼睛,发现世界其实就是一张巨大的网,我们都是一只只渺小的爬行的蜘蛛,网住猎物,也网住了自己。我恨自己的无能,无力回天,无力改变。
顿时,一切伤心占据我的心脏,时光在我脑海中迅速倒流,全部悲伤重新在脑海浮现:娃娃的突然失踪,外公的车祸,轩轩的离开……我在孤寂中无处可逃,灵魂死在酒精里。也许多年后,我的灵魂也选择这样落魄的离开,可悲的命运,可泣的人生,可是谁来救赎?
一夜未眠,我想找上帝问清楚。生即开始,死即结束,生死又有何意义?死是一个人的解脱,却是许多人的紧箍。带走的是眼泪,带不走的是生的伤心,一生的遗憾。我的心总有一处是阴暗的,为生死,也为可怜的生命,他让我看到了自己的无能和在死神面前的懦弱。我是真的惧怕死亡,惧怕离别。生死两茫茫,两茫茫啊!
再后来,我又看到一位妇女为了二十六元回乡路费沿街乞讨。我的眼前又出现了那个残忍的画面:一位名警,一个我,一具尸体,一群匆匆而过的人,其实我们都是过客。主角,已故。
我拿出身上仅有的二十元放在她面前,意料之中的吃惊的眼神,周围的人也不解地看着我,我想对她说,快回家吧!嗓子却哑了般,无法出声。
一转身——泪如雨下。
总有一个灵魂被安排救赎/上帝让我看到这一幕/却是越来越孤独 无助/请原谅我的自负 罪的国度/告诉我 生死是否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 错误
由深圳的乞丐想到的
高一(10)班 高寒
街上,桥下,垃圾桶边,有一群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乞丐。徘徊在城市中间的这个群体,似乎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他们的职业是乞丐,就像医生、律师等是职业一样;他们的工作是行乞,就像司机的工作是开车一样;他们出卖尊严,就像打工仔出卖劳动力一样。
从某种角度说,乞丐与我们一样,但我们往往不是这么看……
假如有个乞丐上车了,你会觉得与正常人上车一样吗?
假如有个乞丐选择坐你旁边,你会接受吗?
假如车里有人要赶他下车,你会帮他吗?
扪心自问,做不到的,我们仍然把他们视为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也许正是因为来自上方太多的压力而不是拉力,使他们总也找不到进入上一层的入口,即使找到了,上一层的人会告诉他们:人满为患,还是下去吧!
世界上仍有乞丐,说明我们善良的不够。
当你看到一名乞丐时,你会怎么想,迟疑的片刻是否怀疑他是骗子哩?这里就不得不提起他——阿根廷著名高尔夫球手罗伯特.德.温森多。
当温森多有一次赢得一场锦标赛,当他领得支票准备回俱乐部的时候,一名年轻的女子对他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而她却不知如何支付医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