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6560字。
河北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语 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6页,第II卷7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大雪节气,作为中国人的时间图腾之一,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________________。如今,这风雅的人间美事,以电子版“围炉煮茶”的形式,穿过历史的长廊,在今天的直播间( ① )新生。“大雪”当晚,主播们效仿古人在寒天宴集宾客的( ② ),举办了一场线上“暖寒会”。几位主播在直播中展开才艺竞技,带来与“雪”相关的才艺表演:有人弹奏古筝,有人合演歌曲,有人朗诵经典诗歌《沁园春•雪》,还有人将“飞花令”这一行酒雅事搬到了直播间。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到“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到“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到“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次第响起的诵读声将直播间的观众带入被皑皑白雪勾勒过的竹林梅园之中。在电子“围炉煮茶”的氛围中,观众们也被诗意感染,一同( ③ )“雪”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情感哲理和处世智慧,沉浸在这场声音营造的盛宴之中。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焕发 习惯 品位 B. 焕发 习俗 品味
C. 涣发 习惯 品味 D. 涣发 习俗 品位
2. 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古人会在这时举办“暖寒会”,邀请好友饮酒消寒,文人墨客轮流做东、吟诗作赋
B. 文人墨客轮流做东,古人会在这时举办“暖寒会”,邀请好友饮酒消寒、吟诗作赋
C. 古人会在这时举办“暖寒会”,文人墨客轮流做东,邀请好友饮酒消寒、吟诗作赋
D. 文人墨客轮流做东、吟诗作赋,邀请好友饮酒消寒,古人会在这时举办“暖寒会”
3. 下列表格中是《红楼梦》中与“雪”相关的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焕发:照射,光彩四射;振作。涣发:犹颁发。特指帝王发布诏令。此处与“新生”搭配,应选“焕发”。
第二空,习惯:由于长期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行为。其方式与动作顺序已相当稳固而变得较难改变。习俗:习惯风俗。结合“古人在寒天宴集宾客的”的语境可知,此处应选“习俗”。
第三空,品位:官阶;位次;品质;质量;档次。品味:品尝;体味。此处与宾语“‘雪’这一意象所代表的情感哲理和处世智慧”搭配,应选动词“品味”。
故选B。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论语集注》的开篇,朱熹辑录了程颐关于读《论语》和《孟子》方法的相关论述,作为《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在这些文字中,程子谈到了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
读了《论语》之后无动于衷,也一无所获,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尽管这部经典曾经打动并影响过无数的读书人,但对于他来说毫无触动,如同根本没有读过。程子感慨道:“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在他看来,读不懂经典的首要原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