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64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中国有着几千年悠久的文本发展史,并具有多元化丰富的文本解读传统,它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主张,诗歌的解读不能断章取义,曲解作品的原意,要在对诗歌全篇内容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去分析诗人写诗的主观意图。逆,解释为迎、求的意思。志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吴淇《六朝选诗定论缘起》认为:以意逆志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这就是说,应该就作者的作品论作品,以作品的实际内容为依据去分析探求作者的思想。这种方法对于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是十分正确的,有一定的意义。但对于文本的现实功能来讲,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际上,任何一种阅读,都是具有当代性、功利性的阅读。读者都从现实的时代需求,去“断章取义”,开掘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加入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并以此增加和累积作品的价值。《孟子•万章上》:“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这就是说,要真正了解一个作品,就必须“知其人”和“论其世”,既要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趣味、道德品质,又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也有解释:“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其实,一个文本一旦完成,就开始具有独立的意义,而不再受作者主观解释以及他所处时代的影响。历史文本的解读,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解读者个人的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以及解读者所处时代提供的思维方式和认识工具。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可供解读的文本话语和生发想象的各种意象)大于思想(作者的主观意图)就是这个道理。
(摘编自金振邦《多元视角中的文本解读》)
材料二:
建构文学文本解读理念的关键在于,必须认识到文学文本解读无效或者低效,是由于读者的心理预期状态的平面化,以表层的一望而知为满足。其实文学文本是一种立体结构,它至少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表层的意象群落,包括五官可感的过程、景观、行为和感性的语言等,它是显性的。在表层的意象中渗透着情感价值,这就构成了审美意象。正如克罗齐所说:“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独立。”需要说明的是,意象中的情趣并不限于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本解读历史悠久且不乏经典之论,孟子提出凡作品的解读都要“以意逆志”,不应该断章取义。
B.读者在文本解读时为累积作品的价值,可以加入自己的独特理解和创造,不用探求原作者的主观意图。
C.在解读审美意象时要由表及里,结合客体的描绘和主体的表现分析审美情志,不能满足于表层的理解。
D.受哲学思维影响,历代美学家都把形式的审美功能排除在学术视野之外,而无法达到审美的艺术层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提出的观点,从反面佐证了“知人论世”的合理性。
B.材料二以《江雪》的意象解读为例,说明主体情志对表层意象的作用,指出潜在情志不应被忽略。
C.材料二作者不囿于权威的解释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肯定了形式在文学文本解读中的关键作用。
D.两则材料虽然论述的重点不同,但都提出读者自身的知识水平会对文本解读产生重要的影响。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锦瑟》这篇诗歌的思想主旨解读有很多,体现了文艺学上常讲的作品大于思想这个道理。
B.古典诗词“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体现了“无理而妙”。
C.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种“不求甚解”地读书是一种无效的文学文本解读方法。
D.鲁迅谈《红楼梦》说:“经学家看见《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这种不同解读与读者的心理预期有关。
4.请结合材料二内容,给“意脉”下定义。
5.在语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才能有效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两则材料在解读文本的方法上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梦中桧
[日本]井上靖
四月的节令,天气一度十分宜人。也不知是怎么回事,樱花盛开之后,乍暖又寒了。
通知上说是六点钟,所以远山和千田规规矩矩地六点整到达,现在他俩在酒馆的一室,已经干等了一个多小时。
“好久不见了。”光村田鹤子(阿田)把手提包和一只绉绸一类的包袱往房间角落里一放,随即坐下来,轻轻地点了点头,这种娴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