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9040字。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第Ⅱ卷16、17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主观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韵美是指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能体现音乐的韵律。让读者在读诗时能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在古代音乐的音响只存在于一刻,( ),无法记录下来而原音再现;但是诗歌却以语言为载体,并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古贤们便将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让音乐通过诗的形式渊远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古代诗歌音韵美的经典之作。
三首诗( )而又互相渗透,如《李凭箜引》,以感写乐,利用听者的感官理解来描写箜篌的绝妙;《琵琶行》,以声写乐,通过各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声音来描绘琵琶女之琵琶音;而《听颖师弹琴》,则以形写乐,通过对形的描绘而让读者想象出音乐的绝妙;三者皆写音韵,手法中互相渗透。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皆摹写声音至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描写声音的诗歌数百首,而独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引》这三首最具代表,堪称音韵美的佳作。方扶南的评价真的是( ):白香山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韩退之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李长吉笔下的箜篌声使鬼神动情落泪。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昙花一现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
B. 转瞬即逝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
C. 昙花一现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
D. 转瞬即逝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B.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C.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D.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3. 文中第三段画线处所提评价,最恰当的是( )
A.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泣鬼
B. 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
C.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D. 韩足以泣鬼,李足以惊天,白足以移人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
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夏商周三代古史体系。
学界一直存在着“证经补史”的传统史学思路,试图将考古学文化体系纳入三皇五帝的古史框架体系之中,似乎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发现并证明三皇五帝与夏商周,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但研究实践告诉我们:这种传统治史思路影响了中国考古学的视野和思维方式,限制了考古学在重构中国上古史中的作用。比如,考古发现与研究显示,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文化在东亚地区的文明形成与发展中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奠定了中国独特的礼乐文化传统的基础,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世界性的标志意义,尽管二里头遗址是否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夏都所在地,在学术界仍有争议。我们对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文化应该开展扎实的田野工作并展开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与阐释,而不是将主要目标集中于它是否是文献记载中的“夏”,并为此争论不休。
(摘编自徐良高《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
材料二:
夏文化考古中,国家形成、文明起源、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等来自不同知识体系的概念交织在一起,考古与文献传统之间的张力始终存在。史学家在使用考古学成果时应避免使用阶段性学术认识来否定文献传统中的结构性特征,特别是将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