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5520字。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第Ⅱ卷16、17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主观题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音韵美是指诗人在描写音乐时,能体现音乐的韵律。让读者在读诗时能感受到浓浓的韵味。在古代音乐的音响只存在于一刻,( ),无法记录下来而原音再现;但是诗歌却以语言为载体,并以文字的形式流传下来,古贤们便将诗与音乐结合起来,让音乐通过诗的形式渊远流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则是古代诗歌音韵美的经典之作。
三首诗( )而又互相渗透,如《李凭箜引》,以感写乐,利用听者的感官理解来描写箜篌的绝妙;《琵琶行》,以声写乐,通过各种我们所能想象到的声音来描绘琵琶女之琵琶音;而《听颖师弹琴》,则以形写乐,通过对形的描绘而让读者想象出音乐的绝妙;三者皆写音韵,手法中互相渗透。
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皆摹写声音至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来,描写声音的诗歌数百首,而独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引》这三首最具代表,堪称音韵美的佳作。方扶南的评价真的是( ):白香山笔下的琵琶曲使人心动神移,韩退之笔下的琴声使天地为之惊叹,李长吉笔下的箜篌声使鬼神动情落泪。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昙花一现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
B. 转瞬即逝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
C. 昙花一现 各有千秋 恰到好处
D. 转瞬即逝 独一无二 一针见血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B.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C.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听觉器官,加以联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D. 使得后人能够通过视觉器官,加以想象达到音韵的享受。
3. 文中第三段画线处所提评价,最恰当的是( )
A.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移人,白足以泣鬼
B. 韩足以移人,李足以泣鬼,白足以惊天
C. 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D. 韩足以泣鬼,李足以惊天,白足以移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昙花一现: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转瞬即逝:形容很快就会失去或消失。语境“在古代音乐的音响只存在于一刻”,强调消失快,应用“转瞬即逝”。
第二空,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没有可以相比的。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语境是对三首诗的评价,应用“各有千秋”。
第三空,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恰到好处:说话和做事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语境说的是方扶南的评价,应用“恰到好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到殷墟考古学文化、周代考古学文化,考古学不仅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文献记载的这一时期文化、科技、礼制等众多方面从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脉络,而且填补了诸多传统历史学的空白。
这些成果证明考古学完全有能力担当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并且已经初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上古史叙述与解释体系,超越了传统的具有传说性质的三皇五帝体系和存在争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