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名校联盟2024届第二学期2月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290字。
江苏省名校联盟2024届第二学期2月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 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如今,参观博物馆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博游成为不少游客旅游必选,“逛博物馆”蔚然成风,博物馆已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印记。
“智能+博物馆”,“绿色”资源赋能文物展览。“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福建博物院、昙石山遗址博物馆、闽越王城博物馆等推出“一物一码”智能导览项目,扫描每件展品对应的二维码即可“云”听讲解,了解其背后的文物故事。天津博物馆紧密依托5G 网络全覆盖,利用虚拟现实、全息影像、3D 互动等高新技术,打造“5G 智能互动体验展”,增强博物馆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趣味性。“遇见敦煌•光影艺术展”“梦华旧物——宋人的生活”等沉浸式主题展,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生动活泼地表达文物,激发观众对于文物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兴趣。在文物保护传承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注重挖掘文物“智能”价值,丰富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文创+博物馆”,“多彩”资源领略传统文化。数字博物馆、 文博纪录片、文创产品、文物表情包……新技术、新形式让原本严肃的文物变得活泼,让历史从书本走入生活, 掀起一阵阵“文博热”。从故宫文创打造出“萌萌哒”雍正形象等多个“爆款”,到河南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结合考古发现推出的盲盒,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 不断更新自己的“语言”,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愈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社教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 寓教于乐,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接受知识、获取灵感、放松身心的公共文化空间,让“打卡”博物馆逐渐成为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件文物,背后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是散落在五千年历史长河里的繁星。隔着时光和历史的长河,我们与博物馆中的文物跨越时空相遇, 目之所及,是穿越千年的两相凝望。 当我们回望时,可以看见传统文化的脉络;当我们前行时,可以传承中华文化的辉煌。
(摘编自李非燃《“博物馆+”,解锁文化的“精神密码”》)
材料二: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 是连接过去、 现在、 未来的一道桥梁。
厚重河南,人杰地灵。在华夏文明的进步过程中,河南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建成了不少的博物馆,成为中华文明的历史宝藏。面对新时代,我们要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美”起来,展现博物馆独特的魅力。
让博物馆“活”起来, 用她“讲述”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尽在博物馆。博物馆被称为“活化石”,她承载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我们要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福建、天津等博物馆通过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的方式,生动活泼地表达文物,增强了博物馆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趣味性。
B.通过新技术、新形式可以让文物变得活泼,让大众易于接受、理解,如故宫文创打造的“萌萌哒”雍正形象等。
C.河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网络体系,并在丰富历史文化藏品、人与博物馆美美与共等方面不断努力。
D.在博物馆中既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脉络,又能够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助力民族复兴。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物馆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挖掘文物的“智能”价值,丰富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B.拥有博物馆,文化就不会出现断层,让博物馆“活”起来,是找到寻根问祖的最佳路径,是丰富中华文化的必要条件。
C.“博物馆游”蔚然成风,这和疫情防控平衡转段、博物馆加强自身建设以及人们对文化休闲、美好生活的追求息息相关。
D. “博物馆游”可以带动地方的经济发展,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载体,因此“博物馆游”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意义。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但主体部分结构不同,材料一采用并列方式,材料二则采用层层递进的论证方式。
B.两则材料均采用大量的事实论据,通过大量的生活事实对论点进行论证,使文章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很接地气。
C.两则材料的画线部分均引用了习主席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但内容又不尽相同,这是由文章的论述重点决定的。
D.两则材料均运用比喻,如以“繁星”和“桥梁”作喻,形象地表现出文物、博物馆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4.两则材料均提到“博物馆”建设,但论证的角度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最近长沙博物馆非常火爆,下面是其具体做法,请结合材料一分析其火爆的原因。(6分)
用全新的声光电舞美和多媒体技术演绎马王堆辛追夫人的家国故事、通过“虚拟漫游”品鉴长沙窑瓷器的精美唐诗、用耳朵领略走马楼吴简记录的市井繁华、 自主设计生产的“馆藏精品文物纸牌”“太平有象——丝巾”“谷山砚台”和“蓝染系列”等 20 余款文创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近年来,湖南长沙各大博物馆在“湖湘文化”与“网红长沙”的双重加持下,迎来参观热潮。
(二)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根河的传说
陈晓雷
我知道,这里已临近根河的源头了,远处莽莽苍苍的群山峻岭,绿阴浓密,森林草丛中流出的千沟万壑, 蓄存着丰沛的雪水、 泉水、 露水,它们就是这条大河无以数计的源流。
现在我想把父亲当年听百岁老额尼讲的“葛根高勒”的故事, 讲给读者朋友,没有这段流传久远的森林神话传说,父亲的故事好像缺少精神的支撑,这就像天上的风筝,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