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28 22:12: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580字。

  2024年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23题,共150分,共8页。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文明在对外传播中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中华文明有着一贯的处世之道,有着鲜明的价值导向,有着永恒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生存理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也决定着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原则就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不同的文化立场深刻影响着实践主体看待文化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就要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之根、筑牢文化之魂。尤其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要更加注重展示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要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精粹,广泛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到近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中,要坚定走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大力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让中国故事更为生动、中国形象更加鲜活、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一方面,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既在传播渠道方面掌握现有媒体和交流平台的传播特点,又在传播内容方面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中国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提供学理支撑;另一方面,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充分运用各类传播方式,通过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俞峰《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文明的独特道路,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的一脉相承,这决定了中华文明建设的高度同质性。
  重视大一统内聚性的制度建构。大一统是中国传统国家形态的典型特征,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中华文明底蕴深厚,是民族智慧结晶,相较于世界其他民族文明而言是优越的,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B.材料一认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只需在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上下功夫,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C.材料一认为,从佛教东传直到对外开放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能够同其他文明深化交流与互鉴。
  D.材料二从五个方面分别论述中华文明建设的历史特点,其中作者认为“重视大一统内聚性的制度建构”是中华制度文明的核心。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是经济、文化、宗教方面的因素导致中国历史上的分裂,那中国也许很难走向最终统一。
  B.中国古代疑罪从轻制度,特别是死刑判决的多层次复审制度等,都是明德慎罚的具体体现。
  C.中国古代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两大选官制度之所以推行,和统治者听取民意有直接关系。
  D.“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想理念体现了中华文明开放包容的精神。
  3.下列各项不能体现材料二中“重视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的一项是(3分)(    )
  A.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B.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C.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D.臣闻千乘之君无备,必有百乘之臣在其侧,以徙其民而倾其国。(《韩非子》)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就以下三条内容谈谈我们如何发扬光大中华文明。(6分)
  ①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习近平
  ②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
  ③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额尔古纳河右岸(节选)[注]
  迟子建
  这年冬天,一个叫何宝林的男人骑着驯鹿来到我们营地,他是来请妮浩的。他十岁的儿子得了重病,高烧不退,不能进食,何宝林让妮浩去救救他的孩子。一般来说,萨满是乐意去帮助人除病的,妮浩嘴上答应着去,可她的眉头却是蹙着的。鲁尼以为她担心孩子,就安慰她,说他一定能把果格力和交库托坎照应好。妮浩带着她的神衣和法器上路前,没有理睬在火塘边玩耍的交库托坎,而是把果格力抱在怀里,亲了又亲,眼里泪光闪闪的。她离开营地很远了,还回头张望着果格力,很舍不得的样子。
  自从果格力出生后,妮浩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开始的两天,他还不太想念妮浩,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