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9 8:39: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8 总计:2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390字。

  湘豫名校联考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东方文化的共同基因、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等构成了“一带一路”国际传播的现实文化基础。东方文化主要是指亚洲地区,包括部分非洲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东方文化具有一些共性,如儒、佛、道的“遗传基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多年,运送的是中国的丝绸瓷器,带去的是贸易货物,传播的是友谊和文化,没有战争和侵略,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和平特征。东方文化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可以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的突破口,增进共建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尽管东西方之间在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国情上存在不同,在文化上存在较大差异,但这并不代表人性和人心的不同。从根本上说,东西方文化是息息相通的,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比如都认为和平和守信是应该遵守的人类美德。
  “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涉及几十个国家、数十亿人口。这些国家有四种文明、上百种语言并存,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各异的文明形态,延续至今,必定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误解和摩擦,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我国边疆地区与其他国家在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共同渊源是我们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文明对话的优势,但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障碍。地理环境影响生存方式,生存方式影响思维习惯,思维习惯影响文化。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是典型的依靠土地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崇尚整体稳定,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他人都作为个人应该融入的对象,即“天人合一”。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多处于沿海地带,活动范围和劳动产品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喜欢贸易交换、向外探索和扩张,崇尚个人意志,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他人都作为个人面对的、应该征服的对象。西方文化扩张和征服的特点及其国家利益的驱动,以及部分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偏见根深蒂固,使一些西方国家无法正确看待“一带一路”倡议。部分西方国家多年来一直抹黑“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成为沟通不同文化、宗教、文明的纽带。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解决国内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让各国人民都和平共处、共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和国情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和人心有着明显不同但各自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
  B. 重视农业的中华文明把个人融入自然和他人中,而源于海洋的古希腊文明把个人隔绝于自然和他人外。
  C. “一带一路”成为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解决国内和国与国之间矛盾的正确途径。
  D. 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媒体发展需要,我国可在搭建平台、人员培训、技术援建等方面提供支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应借鉴古丝绸之路,在进行货物贸易时也传播中华文化,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B. 我国边疆地区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文明对话的关节点,要发挥少数民族群众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生力军作用。
  C. 古丝绸之路之所以名垂青史,靠的不是战争和侵略,而是瓷器、丝绸等货物和善意、友谊、和平守信等共同价值观的传播。
  D. 我国在互联网传播中融入中国元素,就会吸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年轻一代认可“一带一路”,并推动“一带一路”的发展。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B. 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
  C. 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
  D. 加大支持“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落实绿色投资原则,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
  4. 原文第二、三段中使用“大走廊”“纽带”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 如何从文化的角度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传播?请根据文本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东西方文化和人心有着明显不同,但各自有其存在的合理内核”理解不当。原文说的是“尽管……但这并不代表人性和人心的不同”“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有着相同的合理内核”。
  B.“古希腊文明把个人隔绝于自然和他人外”说法不当,原文说的是古希腊文明“崇尚个人意志,把世界上的一切,包括自然和他人都作为个人面对的、应该征服的对象”,把自然和他人当做“面对的、征服的对象”并不意味着“隔绝于自然和他人外”。
  C.主客体颠倒,原文说的是“不同文明之间进行对话、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解决国内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才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途径”。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多个
  巴  金
  “走罢,这儿不是我们立足的地方。”大家这样嚷着。各人把身边的一个小包袱挂在一只膀子上,另一只手里提了一点东西,陆续走出了那个茅棚,并没有一点留恋。
  在一条狭小的土路上,他们大步走着,人数是五十多个。天是个阴天,从昨夜就刮起北风,也有人想到会落雪。但是他们不能够再在这个村庄里住下去了。
  这行程并不是最近几天里才开始的:半年前洪水淹没了他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