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6 8:27: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3 总计:1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830字。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及科类名称。
  2.请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右侧的[考生条形码粘贴处]的方框内。
  3.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什么是新乐府?人们通常依据的是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其收录标准说得明白:一是唐世,二是新歌曲。但由于郭茂倩依据了丰富的音乐文献,且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其界定的具体依据,今天我们是无从得知的,这就给后人造成了困扰,比如,哪些作品曾经是唐代的新歌曲?《乐府诗集》收录的新乐府并不完整,究竟应该如何界定、补辑,一直处在争论之中。
  早在1995年葛晓音《新乐府的缘起和界定》一文,对新乐府应该如何界定做出了深入的探讨,她对“唐世之新歌”予以绝对的认可,据此进一步提出新乐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乐府指从旧题乐府中派生的新题,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取法汉魏古乐府,形成以“行”“怨”“词”“曲”为主的新题歌诗。狭义的新乐府指广义的新乐府中符合“兴谕规刺”内容标准的部分歌诗。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歌辞性标题只能是代表了一部分的乐府,有些乐府并不具有典型的歌辞性标题,如白居易的新乐府中绝大部分就不是这类题目,所以若以此衡量恐怕会遗漏一批新乐府辞;有些诗题虽带有“歌”“行”“曲”等标志,但未必就是乐府诗,如刘禹锡的《城西行》就不在其乐府卷中。因此,此标准仍然有待完善。其后,人们纷纷尝试制订更为具体的判定标准。人们之所以不断探讨新乐府判定标准,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乐府蕴含的重要价值,尤其是其中反映时事、为民请命、总结一代之兴亡经验教训的乐府作品,体现了新乐府诗人的艺术成就和社会良知,具有珍贵的历史与文学价值。采用新乐府的形式记录历史、反映现实民生、追求理想政治,也是中国古代士人艺术理想与政治理想的完美结合。
  然而由于人们对《新乐府序》的解读不同,新乐府的界定标准产生了很大的争议,拟定的标准或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不能完美诠释唐代新乐府,这里就给研究者留下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代还有新题乐府的概念。新题乐府侧重于表达题目的创新,其实和新乐府是一回事。根据实际创作情况来看,唐人所说的新乐府很丰富,既包括如元(稹)白(居易)新乐府那样揭露现实、批评政治的作品,也包括如娱乐场合演唱的作品。至于唐后,历代不乏题为新乐府的作品,都属于诗人的拟作了。
  (摘编自张煜《新乐府相关问题辨析》)
  材料二:
  认为新乐府概念不明而质疑新乐府运动存在的观点,主要源于对郭茂倩《乐府诗集•新乐府序》的误解:“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常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
  人们在解读时,基本是将“常”通假为“尝”,认为是“未尝被于声”。如2017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整理本的《乐府诗集》,在其“出版说明”中直说新乐府辞是“辞拟乐府而未配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茂倩对新乐府的界定标准是正确的,但他所依据的音乐文献大多失传,因此按照郭茂倩的标准很难界定新乐府。
  B.尽管葛晓音对如何界定新乐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且提出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但这一标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C.对新乐府的界定始于郭茂倩,其后人们不断尝试制订新的界定标准,但都不尽如人意,仍需进一步开拓研究。
  D.对“未常被于声”中“常”字的不同解读导致人们对郭茂倩的新乐府界定的不同理解,直到吴相洲确定为“尝”后,这一问题才解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人们对郭茂倩新乐府的界定有误读,但材料一并没有对此给出自己的解读。
  B.有些唐代诗歌标题中虽然有“歌”“行”等标志,但仍不属于新乐府,因此新乐府的标准仍然有待完善。
  C.按照《乐府诗集》“出版说明”对“未常被于声”的解读来界定乐府,可能会使乐府与诗的边界不清晰。
  D.材料二认为,新乐府作品有的已入乐,有的未入乐,但创作者们还是有被采诗入乐的心理期待。
  3.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论证新乐府具有歌辞性质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李忱《吊白居易》)
  B.“杜拾遗,知不知,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任华《寄杜拾遗》)
  C.“文人乐府,亦有不谐钟吕,直自为诗者矣。”(冯班《钝吟杂录》)
  D.“其乐府词数十篇,至于云韶乐工,无不讽诵。”(《旧唐书•李贺传》)
  4.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结合材料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归入新乐府的理由。(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东坡的麦子
  范薛鲁
  公元1079年除夕,天降大雪,御史台监狱里释放了一个特殊的犯人,他就是北宋大诗人苏轼。
  因乌台诗案,他已经在这里度过了灰暗的一百三十多天,凌侮,折磨,险些丧命。最终,贬官黄州,美其名曰:团练副使。
  然而,黄州并没有为他预备下栖身之所。他先寄居拥挤的驿馆,后移至一座寺院。那寺院叫定慧院,坐落在城中。初到黄州的那段日子,苏轼身心皆疲,狱中的生活仍让他心有余悸,他终日大睡,只在黄昏时才出来走走,有时在寺院里看看竹子,有时到江边转转,看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他惊喜地发现,虽然经历万千磨难,他的诗心未泯,很快又要拱出芽来了。新写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铺展在案上,墨香悠然。①风掀起宣纸的一角,微微作响。未干的墨迹还泛着点点微光。他双手倒背,站在窗前,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又斜又长。好久没有这样释怀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