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8 22:44: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820字。

  福建省2024届高中毕业班适应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注愈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在练习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学校、准考证号、姓名。学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学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练习卷上无效。
  3.答题结束后,学生必须将练习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就长达5000多年。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艰苦卓绝、革故鼎新,开创了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早在两三千年前,我国诸多典籍就记载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概念。《周易•贵》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尚书一舜典》曰:“睿哲文明,温恭允塞。”唐代孔颖达有言:“经纬天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中华民族这种联通天人、涵盖天下、崇尚文德、爱好和平的文化和文明观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大一统文明型国家。中华文化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域的单一的汉民族文化,而是有机融合境内各民族、各地域乃至境外多种异域文化而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等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共同造就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高峰。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周易》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些精辟论述集中体现了我国多元一体、求同存异、守中致和等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
  正是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才使其饱受磨难但历久弥新、生机勃勃,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正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当代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支撑,我们必须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在应时处变、开放包容中得到发展进步,并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前列。一方面,大量吸收融合外来文明成果,使中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特的文化和文明观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B.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等流派在争鸣交锋中彼此吸收借鉴,产生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实现了我国文化发展史上重大突破,形成了中华文明的高峰。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有治理思想,也有家国情怀,还有彼此的交往之道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D.作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开放包容,使得中华文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集千古之智,历久弥新,生机勃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民族以文治教化为主旨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也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
  B.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民族融合的特性,客观上决定了中华文化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汉族文化,而要开放包容、有机融合各方文化。
  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万里羌人尽汉歌”,郑和七下西洋,这些具有文化意义的史实,证明了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
  D.欧洲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世界近现代的社会变革,吸收借鉴了中华文明的卓越成果,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需要互相取长补短,择善而从。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尚书•尧典》中说“钦明文思安安”,晋代檀道济憧憬“文明之世”,唐睿宗选择以“文明”为年号,清代李渔主张“辟草昧而致文明”。
  B.鲁迅说,汉唐虽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那时我们的祖先们;对于别系的文化“抱有极恢廓的胸襟与极精严的抉择,决不轻易地崇拜或轻易地唾弃”。
  C.有人类学家把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分为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三个阶段,并且把文明社会分为“古代文明社会和近代文明社会”。
  D.有历史学家提出:“‘文明’一词天然含义……就是公民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完善化,这就是在所有成员间进行最公正的力量和幸福的分配。”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现实意义。(4分)
  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完成这一文化使命,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革命就是解放[法]  孔厥
  革命就是解放!
  折聚英不再受公公的折磨了,折聚英不再受丈夫的虐待了。
  她跟着女宣传,来到陈家洼,苏维埃的区政府,扎在那儿的。那女宣传,名叫池莲花,小小个子,瘦瘦的,却是圆脸,大眼睛,脾气挺好,待她就像亲人。她给折聚英看了看脚,原就没好缠,不用再放了;地又给折聚英绞(剪)了发,也变成短毛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