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19 20:59: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0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33830字。

  北京市平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监控(零模)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包括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和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它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汉字成为系统的文字,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关于汉字的起源,最有名的说法是仓颉造字说,不过,这个传说没有办法证实。但在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发现了最早的观测天文的遗迹,这里发掘的陶罐上出现了“文字”的“文”。这个字肯定是汉字的前身。这个时代相当于夏代,可见,从夏代开始才有完整的世系记载,文字实物给我们一个信号,汉字在夏代已经形成的推论是完全可能的。从夏代再到殷商甲骨文,这中间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甲骨文是成系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
  按照甲骨文来看,早期的汉字是以形表意,客观上有一个物象,把这个物象描写下来造一个符号,即象形字,“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把物象画下来随着物象的形状形成弯弯曲曲的线条,“见形知义”。例如“象”字。有些字不太好用象形表示,例如“上”“下”。但是古人很聪明。“上”“下”是相对应的概念,画一横做一个参照,然后在长横上面画短横就是“上”。这就是指事字。还有很多符号没有办法画出来,如“哼、哈”“之乎者也”等。这样,汉字的构形出现危机,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表现,无形可象。
  面对困难,古人想出的第一个办法,就是假借。要表示大概、可能,甲骨文用“其”表示,“其”没法造出来,就借同音的簸箕的“箕”来表示,于是形成了一个方法叫假借。那么多符号本来有自己的用法,又用做别的用途,借来借去一团混乱,就分不清楚了。现在对甲骨文进行抽样统计,70%的字是假借。为什么现在破译甲骨文很难?除了一些字我们认不出来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很多假借字还解决不了。除了假借,还有一种形声造字法,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字的意思,再借一个符号来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把意义和声音合在一起。例如“鸡”字(繁体字“鷄”),拿一个“鸟”字加上“奚”声就造出来“鸡”字。形声字的出现,使汉字突破以形表意,走上“形声化”道路。而且,任何新词新语都可以用形声造字法,我们现在还在用这个方法造字。
  材料二
  早期的文字,需要按照形象弯弯曲曲地去写。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字使用面越来越广,人们越来越追求书写的简省。
  为了满足这一用字要求,有些人开始草率地书写,改变它原来的样子,写得很潦草。人们通过这个办法来突破书写效率低下的困境,这种突破就改变了古文字的书写系统,带来了整个文字系统的古今转型。在战国时期,秦简上出现了早期的改变篆书曲线,变得平直方正的写法,这就是早期的隶书。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仓颉造字说,不能成为汉字起源的史学依据。
  B.发掘的夏代文字实物,确准了汉字形成年代。
  C.殷商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完善的文字体系。
  D.早期汉字通过描摹客观物象,创造表意符号。
  2.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描写物象来“见形知义”,出现了象形字。
  B.借助具体符号来指代抽象事物,创造了指事字。
  C.借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新的字,形成假借字。
  D.表意符号和表声符号结合在一起,组成形声字。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隶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改变篆书的曲线,最早出现于战国后期。
  B.书写笔画讲究平直与方正,属于今文字。
  C.不再具体体现汉字字形和字义间的关系。
  D.楷正化后就是楷书,是汉字的极致形体。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借字增加了甲骨文的辨识难度。
  B.新化学元素命名可以借用造字法。
  C.小篆是秦时官方通用的规范字体。
  D.楷书的形象性会减弱,甚至消失。
  5.汉字在发展过程中曾遇到哪些困境危机?如何突破?依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重要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结合句子和文段意思,仔细辨别分析,认真推敲。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皇甫百泉①《三州集》序
  王世贞
  在昔唐宋时,朝士大夫称得罪去者,往往屈为荒远郡佐员外署置。其禄虽有之,仅自给妻子耳。为之上者,不以责其吏②能;为之下者,亦不谓其能吏我:以故鲜钱谷法比③、簿书期会之烦。其余日,则足以竭其工于诗。虽其诗之工,然不过以之发其羁孤无聊、磊落不平之思而已。其山川之奇丽,则辱之而为险恶;风日之骀荡,则辱之而为僭凄;以至物候之稍偏,民俗之稍异,则辱之而为瘴,为疠,为魑魅魍魉,若不可一朝居者。如沈宋元白刘柳诸君子之言,固具在其探幽造微,穷变尽态,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