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第七次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1 11:42: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30字。

  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第七次联考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孝道是以血缘亲亲为基础,以家庭伦理为载体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家庭养老抚幼功能的反映,贯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全过程。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法国汉学家侯思孟说:“中国人对于父母及祖先的崇拜类似于西方人对上帝的崇拜。孝在中国被认为有绝对的意义和价值。”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真正的教堂是家庭,学校只是它的附属之物。有着祖先牌位的家庭,在每个村庄或城镇散布着的有祖先祠堂或庙宇的家庭,才是国教的真正教堂”。胡适也认为“孔子一系的思想演成‘孝’的宗教”,对于中国人的道德、思想和感情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道思想在古代政治生活中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曾在历史上被异化,出现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只有不是的子女”的愚孝思想。孝道不再以是否有理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是以是否以下犯上,维护贵贱、尊卑、长幼等级秩序为标准。清代戴震批评道:“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孝道被统治者曲解为顺从和愚忠,人民对于孝的美好情操被封建强权大大扭曲,并进一步演绎成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愚孝愚忠思想。其实,《孝经》中说过:“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其反对愚孝的观点是鲜明的,绝无一味顺从之意。
  统治者所倡导的愚忠愚孝对人的毒害甚深,以致有些人以极端的形式来表现自己的孝。《二十四孝》中的故事,统治者曾予以表彰、竭力推广,其目的当然是维护统治、毒害人民。其中的卧冰求鲤、为母埋儿、恣蚊、割肝是典型的愚忠愚孝行为。《为母埋儿》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郭巨埋儿尽管没有实现,但显然违背了儒家“以仁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方孝孺曾经写了《郭巨》一文,进行批判:“吁!设使不幸而不获金,死者不复生,则杀子之恶不可逃,以犯无后之大罪,又焉得为孝乎?”《孝经》中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应珍视生命。朱元璋欲“以孝治天下”,但在推广孝道过程中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元代以来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甚大,使明初民间出现了不少极端的孝子孝行。朱元璋制止了受《二十四孝》消极影响而在民间产生的割肝疗亲、杀子救母等违背人性人伦的所谓孝行,重新提倡儒家的仁爱伦理。实际上,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时,应以一种恰当的方式使父母不正当的意愿无法实现,从而能避免父母陷于不义。
  近代以来,进步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者批判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更对孝道大批特批,这本来是有其历史合理合情之处的,孝道本身应不断发展变化,和时代风潮、生活方式联系紧密,但又矫枉过正,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新文化运动中,被冲击得最厉害的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尤其是其中的孝道思想。鲁迅揭露传统孝道思想:“就实际上说,中国旧理想的家族关系、父子关系之类,其实早已崩溃。而其原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道是一种道德规范,在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侯思孟的观点来看,造成这种影响的一个原因是中国人有着对父母及祖先的崇拜。
  B.《孝经》强调重视生命,保护父母给予的自然之体,而《二十四孝》宣扬的恣蚊、割肝是在伤残生命,不符合传统孝道本来的观念。
  C.从鲁迅的观点看,多个朝代都着力劝孝,有的还从制度上保障孝道的落实,获得不俗的效果,但因为对真的人情的蔑视,孝道难以很好传承。
  D.孝道是家庭养老抚幼功能的反映,是人类社会秩序与和谐的人道基础,深刻体认孝道价值,并躬行实践,有益于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孝道反映了人民美好的情操,但过犹不及,早在古代,我国一些文章就认为曾盛行的“一味顺从”“愚忠”思想玷污了这种美好情操。
  B.对《二十四孝》中一些不近人情、不合人性的行为,有些统治者还予以表彰、竭力推广,但部分统治者已意识到存在问题,并做了某些调整。
  C.孝道涉及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对父母意愿实现与否要多方面考虑,践行孝道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
  D.五四新文化运动者彻底否定了孝道,虽然这从当时的社会形势来说有其合理合情之处,但实际上是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孟子
  B.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
  C.《礼记》言,孝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王阳明
  D.“行仁自孝弟始。”盖仁自事亲、从兄,以至亲亲、仁民,仁民、爱物,无非仁。——朱熹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家风家教出问题,社会乱象纷呈,一个原因就是不能体认孝道真义,不能实践孝道。
  B.我国封建社会有漫长的历史,儒学影响着社会,在儒家的观念中,孝观念影响最为深远。
  C.封建社会对孝道的歪曲,使孝绝对化和形式化,这是在对传统孝道继承中要警戒的。
  D.孝道思想随着时代变迁会有变化,但回报父母、敬爱父母这样的一些内容不会衰减。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二十四孝》在孝道上是存在问题的?请根据文本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残冬
  谭惟翰
  路上的积雪很厚,北风像刺刀似的戳在脸上,令人生痛。他把拢在袖内的手抽出来,重新将颈上的长围巾绕一绕紧,连嘴鼻都包在里面,只留两只贫血的眼珠。
  究竟上哪儿去呢?他在这冷静的街道上已经徘徊了许久了!妻的话是不错的:今天大年夜如果不再设法弄点现钱,这年怎么好过?于是他看见了妻憔悴的脸浮在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