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650字。
河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创新实际上来自何方?除了过去的几个完全与世隔绝的社会,对所有社会来说,许多或大多数技术都不是当地发明的,而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相比较而言,当地发明与借用技术中谁重要一些,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发明某个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某个社会与其他社会的接近程度。
一些复杂的发明通常是靠借用而得到的,因为它们的传播速度要比在当地独立发明的速度快。一个明显的例子是轮子。得到证明的最早的轮子于公元前3400年左右出现在黑海附近,接着在几个世纪内又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地区出现。
一个用途广泛的发明在一个社会出现后,接着它便往往以两种方式向外传播。一种方式是:其他社会看到或听说了这个发明,觉得可以接受,于是便采用了。另一种方式是:没有这种发明的社会发现与拥有这种发明的社会相比,自己处于劣势,如果这种劣势大到一定程度,它们就会被征服并被取而代之。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火枪在新西兰毛利人部落之间的传播。
其中有一个叫恩加普希的部落于1818年左右从欧洲商人那里得到了火枪。在其后的15年中,新西兰被所谓的火枪战争搞得天翻地覆,没有火枪的部落要么也去弄到火枪,要么被已经用火枪武装起来的部落征服。结果,到1833年火枪技术传遍了整个新西兰,所有幸存的毛利人部落这时都已有了火枪。
如果一些社会从发明某项新技术的社会采用了这项技术,这时技术传播的情况可能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和平贸易(如1954年晶体管从美国传播到日本)、间谍活动(公元552年家蚕从东南亚偷运进中东)、移民(1685年被从法国驱逐出去的20万胡格诺派教徒把法国的玻璃和服装制作技术传播到整个欧洲)和战争。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例子,是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伊斯兰世界。这可能是由于公元751年阿拉伯军队在中亚的塔拉斯河战役中打败了中国军队,在战俘中发现了一些造纸工匠,于是就把他们带到了撒马尔罕建立了造纸业。
社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接受来自其他社会的技术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近代史上地球上最孤立的族群是塔斯马尼亚岛上的土著,他们生活在一个距离澳大利亚100英里(1英里≈1.61千米)的岛上,没有任何远洋水运工具,而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个最孤立的大陆。在过去的1万年中,塔斯马尼亚人同其他社会没有任何接触,除了他们自己的发明,他们没有得到过任何技术。澳大利亚人和新几内亚人由于有印度尼西亚岛群把他们同亚洲大陆隔开,所以只能从亚洲得到一点零星的发明。在发明的传播中最容易接受发明的社会是大陆上的一些根基深厚的社会。在这些社会中技术发展最快,因为它们不但积累了自己的发明,而且也积累了其他社会的发明。例如,中世纪的伊斯兰社会,由于位居欧亚大陆的中央,既得到了印度和中国的发明,又承袭了希腊的学术。
技术传播和使技术传播成为可能的地理位置,这两者的重要性得到了一些从其他方面看简直难以理解的事实的充分证明,即有些社会竟然放弃了强大的技术。我们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有用的技术一旦获得,就必然会流传下去,直到有更好的技术来取而代之。事实上,技术不但必须获得,而且也必须予以保持,而这也取决于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任何社会都要经历一些社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技术的传播往往要比当地独立发明速度快,所以复杂技术的借用比起依靠当地发明要更普遍。
B. 火枪在毛利人部落之间传播,证明了没有先进发明的社会很可能会被有先进发明的社会征服。
C. 在当今开放而互相联系的社会中,难以出现某种时尚会发展到使人抛弃重要技术的事情。
D. 之所以日本自始至终拒绝枪支,是因为武士阶层崇尚刀具,日本人又鄙视外国人的发明。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决定当地发明与借用技术二者中谁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发明某个技术的难易程度以及某个社会与其他社会的接近程度。
B. 获得的有用技术不一定会必然长久地保持并流传,因为孤立的社会可能会由于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而放弃这项技术。
C. 欧洲曾有一些竭力限制枪支使用的统治者,但这些措施没有产生多大作用,因为欧洲国家之间友好往来,关系亲密。
D. 文章列举日本拒绝枪支和中国抛弃远洋船只的例子,主要是为了阐述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曾是孤立或半孤立的社会。
3. 下列选项,属于“技术倒退”范畴的一项是( )
A. 塔斯马尼亚岛的土著放弃了骨器和捕鱼,成为当时世界上技术最简陋的社会。
B. 在毕昇的努力下,宋代发展出了活字印刷术,而原来的雕版印刷术被取代了。
C. 陶器产生的原因可能来自人们对黏土这种天然材料在受热时的变化的观察。
D. 马车曾是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随着蒸汽火车、汽车的发展,人们不再坐马车了。
4. 下列对文章第五段和第六段举例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段用简略的例子来论证技术通过和平贸易、间谍活动和移民传播。
B. 第五段用详细的例子来论证技术通过战争途径传播,而且单独叙述。
C. 第六段列举塔斯马尼亚岛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不利的地理位置不利于技术传播。
D. 第六段列举伊斯兰社会的例子从正面论证根基深厚的社会积累的发明最多。
5. 本文说“许多或大多数技术都不是当地发明的,而是从其他社会借来的”。今天也有一些国人认为:核心技术研发太难,成本太高,造不如买,可以通过引进解决技术难题。请结合文本和以下材料对这一看法进行简要点评。
1993年,我国“银河号”货轮在印度洋公海海域突遇美国拦截,称该货轮涉嫌运输化学武器,要求上船检查。美国直接切断了货轮的GPS信号,“银河号”失去方向,被迫在印度洋上漂泊了22天。1994年,中国启动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工程。如今“北斗三号”系统应用广泛,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卫星服务选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自始至终拒绝枪支”错误,不合文意。由原文“日本人对这种新式武器印象很深,于是就开始在本地制造,从而大大地改进了枪支制造技术,到公元1600年日本已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拥有更多更好的枪支……最后又减少了政府对枪支的订单,直到日本又一次几乎没有实际可用的枪支”可知,日本开始的时候在本地制造枪支,并且改进枪支制造技术,可见并非“自始至终拒绝枪支”。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山图
肖复兴
去年年末整理书时,忽然哗啦啦坍塌下来一角,一本薄薄的小书,滚落在我的脚下,是《芥川龙之介小说十一篇》。弯腰拾起来,不禁责怪自己,忙乱之中,怎么把这本书也丢弃了呢?
书的译者是楼适夷先生,看书的后记,知道是他1976年4月到6月所译。他说:“1976年是怎样的年头,4月又是什么日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天快要亮的时候,夜照例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