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9 15:30: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330字。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永字八法作为中国书法运笔的法式,透露出中国美学的一大消息,就是含蓄蕴藉,笔笔藏,笔笔收,不直截,不显露,不滑落,不漂移,稳实,有力,内蕴,外表平静如无风的水面,没有一点涟漪,但在其深处则暗藏机锋,暗藏玄机,充满了力的漩涡。
  后人将其概括为无往不复,无垂不缩,点笔隐锋,波必三折。
  这就是中国书法的势。“势”就是力,内在的力,不是外在力。为什么说是内在的力呢?因为这种力是通过线条内部的变化、具体的章法等表现出来的,书法家就是一个制造矛盾的高手,就是要造成书法内部的冲突,通过形式内部的避让、呼应、映衬等,造成内在的冲突,形成一种张力。这就是“势”。这个势,也与自然有密切关系,中国书法家是到自然中体会这种势的,体会“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精神。
  宋代有一位画家叫郭熙,他的《林泉高致》不仅对绘画有影响,也对中国书道,园林等产生影响。他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
  书法将这样的道理,概括为两个字:“藏”和“忍”。有的人说,懂得这两个字,也就懂得书法的奥秘了。孙过庭《书谱》说: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在一画之中,通过笔势的变化,笔锋的运转,墨的干湿,体现出丰富的变化,所以说,在一画之中有起伏;在一点之内,要表现出转折回转的力感来。这就是“藏”的妙处。
  书道之妙在于藏,这是中国含蓄的美学传统所决定的,在处世上要忍,在书法上也要忍在书法中叫做蓄势。反对直露,认为直露,一览无余,便没有韵味。如颜真卿的藏头护尾,颜体可以说是藏的典范。中国书法用笔强调裹锋,起笔要裹峰,没有裹锋,平平地写,那就太露,落笔要回锋,没有回锋,一笔送出,就没有意思了。书法讲究绵里藏针,追求笔底金刚杵表面上很平和,内在却很有力量。如泰山刻石《金刚经》,康有为认为乃古今榜书第一,用笔平,结体呆拙,字形肥腴,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其中天真烂漫的地方。
  中国美学将这一重要原则称为含蓄。不把话说绝,不把意思表达尽,一切都在调动鉴赏者的主动性,艺术不仅仅是现成的作品,它是有待于鉴赏者来填补的空间。比如园林的借景。景虽可借,要在人心,心灵不活,一切都是虚设。
  中国美学强调,含不尽之意在言外,这让你去联想,让你去补充。从创造的角度看,创造者将艺术视为沟通自己和鉴赏者对象的通道:从鉴赏的角度看,鉴赏者在创造者有意的设计中,豁然之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会有更深刻的审美感受。
  (摘编自朱良志《曲院风荷:中国艺术论十讲》)
  材料二: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许慎《说文》序解释文字的定义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和字是对待的。单体的字,像水木,是文,复体的字,像江河杞柳,是“字”,是由"形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书法的“势”即书法家借助线条内部的变化、章法等,通过形式内部的避让、呼应、映衬等造成内外冲突而形成的一种张力。
  B.中国书法强调“起笔要裹锋”“落笔要回锋”,这是中国美学含蓄的传统所决定的,书法上的忍,取决于处世上的忍。
  C.中国字起始时是象形的,书法家能从自然中把握物象之本",因情生文,因文见情,这是中国书法成为艺术品的原因之一。
  D.中国书法用笔无往不复,无垂不缩,而毛笔具有的铺毫抽锋、极富弹性的特点使得中国书法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引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证明中国书法体现变化和转折回转的力感。
  B.材料一有对艺术理论的阐释,也有对具体作品的评价,理性论述和感性表达相结合。
  C.材料二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和中国人用的笔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思路清晰。
  D.两则材料都运用对比论证,如材料一书法与绘画、园林,材料二中西方笔的不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画线句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身”字有载,“从人而隆其腹,象人有身(孕)之形”。
  B.《说文解字》:“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初造书契。”
  C.汉代蔡邕指出:“为书之体,须人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
  D.王羲之的字遒美健秀,被赞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4.结合材料,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黄庭坚《松风阁》(局部)
  A.作品充分发挥毛笔的特点,笔势、笔锋富于变化,颇具书道之妙。
  B.作品中横、撇、捺极力延展,创造了一个不同于含蓄的全新的艺术世界。
  C.作品中的“山”字用抽象的笔画表现真正的山,具有美学价值。
  D.黄庭坚用书法书写诗歌,让我们得到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艺术感受。
  5.中国书道有哪些特点?请结合两则材料加以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小题,17分)
  乡土情结
  柯 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王维《杂诗》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仆仆,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