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0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9 16:11: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20字。

  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农耕文化承载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铸魂,就需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的优秀内涵,充分发挥其作用。
  农业生产将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自然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古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出天地人“三才”思想,形成了尊重自然、追求和谐天成的生态平衡观念,在此基础上强调农业生产“不违农时”,因地制宜、因物制宜,用之有度、用养结合。在朴素的生态学思想指导下,中国传统农业形成了生态保护、物质循环利用的发展方式和技术体系,探索出适宜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说,传统农业是生态农业的初始版本,为当前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绿色转型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
  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以“家”为基础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传统农事知识的传播多依赖长者、父辈,而不是通过文字或书本,由此形成了尊重长辈的传统。与家庭生产相关的还有耕读传统。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说苑》中有“曾子衣敝衣以耕”的记载。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指出:“在中国,读与耕之两事,士与农之两种人,其间气脉浑然,相通而不隔。”士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社会的最主要阶层,通过耕与读达到相互流通。家庭经营在农业生产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家庭成员的经济利益高度一致,天然形成知识技术的共享机制,也不需要精准的劳动计量和监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然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但小农户科技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弘扬耕读传统对培育高素质农民,培养一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农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农耕劳动具有社会性,古人在开沟或其他耕作劳动中通常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协作,实行二人二耜并耕,即耦耕。耦耕后来泛指两人伴耕或集体劳动。在传统乡土社会,劳力相互调剂、畜力互助合作、生产共同体等形式繁杂的劳动合作广泛存在,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合作经营、集体经营是农村重要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等组织形式。
  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化,就要让农耕文化“活”起来,推进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融合。这需要我们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乡村和农民生活,鼓励优秀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多元供给。超然客公众号
  (摘编自张灿强《从优秀农耕文化中汲取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产生于农耕文化的宗族,是以血缘的亲疏关系聚集起来的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时期,其内聚性、稳定性和连续性是中国社会凝聚与稳固的坚实基座,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根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指出传统农耕文化对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并论及家庭在农耕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B.材料一认为,中国传统农业中“不违农时”、因地制宜、用之有度等生产方式,与现代生态农业的特征契合。
  C.材料一引用梁漱溟的话语,表明耕读传统在中国由来已久,传统社会中的士人和农民能够通过耕与读相互流通。
  D.材料二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共同体图景的建构,离不开乡村社会的集体认同,而这种认同基于宗族的支配性地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这既有助于农事知识的共享传递,也能免去对劳动进行计量与监督。
  B.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宗族产生于农耕文化,是一种地缘与血缘共同体,是对古代中国社会发挥总体性功能的集体组织形式。
  C.中国社会已转型为工业文明,传统宗族解体,分解成的核心家庭之上的人伦层次不足,导致传统伦理无法真正回到现代社会。
  D.当今社会,一对夫妇在工作和抚养子女的同时,恐怕难以兼顾赡养双方老人,这种孝道困境正是未建立“拟宗族”共同体的结果。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公元前三世纪,在蜀郡守李冰的组织下,当地人民同心协力,耗时八年,终于建成了水利工程都江堰。
  B.双季晚稻遇到暴雨洪涝,农民迅速抢排积水,并适当保持浅水层,以防止雨后升温过快造成秧苗枯死。
  C.唐末五代章仔钧所作的《章氏家训》中提到:“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
  D.先秦典籍《荀子•富国》中写道:“上得天时,下得地利,中得人和,则财货浑浑如泉源。”
  4.中国传统农耕文化蕴含哪些优秀的思想观念?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4分)超然客公众号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二者的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作为反义词的两个人  陈思呈
  在村里,米筒和四点五是一对反义词。
  这对反义词关系很不错。四点五路经米筒家门口总会大声跟他打招呼。打招呼的内容很奇特,有时说:“走,去打头野猪中午吃。”有时说:“赶紧穿鞋子,带你去娶个年轻老婆。”其实人家米筒的老婆就在院子里洗菜。
  米筒也习惯了四点五的无厘头。他有时朝四点五扔根烟,有时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