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0字。
课文教学:讲讲未然构思
深圳中学 潘树森
作品的构思,我认为有两部分组成:已然构思和未然构思。已然构思,既作品中已经确定下来的,稍加分析就可以获知的,诸如作品的主题是什么,用了什么样的材料,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是什么样的线索,是什么样的顺序,等等。未然构思,指的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曾经有过某些想法,但经过再三的慎重的思考,最终并没有将这些想法表现到作品里去,因此,读者也就不能从作品里看到这些想法,故而称其为“未然构思”。
可以说,再成功的作家,他在创作过程中,不可能将他脑海里所闪现的一切都录音录象式地全搬到作品里去,他必须丢弃那些他认为不正确的想法,否则,便没有成功的作品。丢弃,正是成功的前提,是成功构思所不可缺少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出如下的公式:
成功构思=已然构思+未然构思。
如果上述认识是正确的,那么,眼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就有值得讨论的地方。目前,我们似乎只重视对已然构思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又主要是称赞,诸如某则材料用得是多么的好,某种顺序安排得是如何的恰当,等等,却很少去分析未然构思,去指出“未然构思”之所以成为“未然”的原因。如同面对一道名橱烹制的佳肴,人们除了品味外,就只关心它用了什么主料,什么配料,各占多少比例,各种原料该何时下锅,用什么样的火候,等等,却很少有人关心它为什么不用某种原料,为什么某种原料不先下锅,为什么不用猛火(文火)……一句话:不重视未然构思。
其实,给中学生分析课文的未然构思,其重要性,并不逊色于对已然构思的分析。如果我们经常给学生讲讲课文中未然构思之所以成为未然的原因,讲讲课文中为什么不能用某则材料,为什么不能用某种方法,课文中已经有的某个内容为什么不能铺展开来进行详谈,某篇课文的倒叙,其起倒点为什么不能再提前一点或者推后一点……那么,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可以使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少犯错误。应该说,分析“未然构思”的教学效果,无论如何,是仅仅分析已然构思所不能达到的。分析已然构思,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好;分析未然构思,是让学生明白怎样做不好:两者不能互为取代。
一、获得未然构思材料的途径
分析未然构思并不像分析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