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650字。
广西柳州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要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李敬泽:传统文化深入人民生活,是一种如盐在水的关系。我们虽不一定深读古籍,但孔子的教诲、庄子的风姿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活力不仅仅在书柜里,是在人的心里、人的生活中,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的骨子里、灵魂里。
当代之传承发展,就是守着我们文化的根基,对新的问题作出解答和回应。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让我们在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上,有着独特的关切和独特的方向。我们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考验,并在不断地回应中,把道路走得更宽广,空间更宏大。
守正,就是不要忘记我们的来时路。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记忆,更是一个人生和文化的方向。传承文化,不管怎样,都不要失去这个内在的方向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就像河水会遇到高山、高原一样,记住自己的方向感,每一代人做出自己的创造,去冲开一切,去往新的空间。
记者:文学作为一种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沉淀和传承。作为一位文学工作者,您觉得文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李敬泽:文学在中华文明构建中起到基础性作用,体现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中文里“文明”这个词,“明”指的是光,是照亮四野的。“文”指文字、文章,用文字来书写世界,是文明的根基和起始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建立意义,就是从对世界的书写开始的。
中国人的道、中国文化的道在“文理”里。这个“文”是广义的,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文学。韩愈说“文以载道”,正是这个意义。文学在我们的文明中,对建构我们的情感、认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有人不常读文学作品,但文学的影响仍在,它丰富我们的底蕴、增添我们的色彩。
记者:站在作家的立场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家何为?
李敬泽:新时代,文学肩负着神圣的责任,正在迎来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新时代作家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当代审美追求进行创作。要守正创新,捕捉新的语言、人物和形象。同时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人类文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创作,展现中华民族特色和精神。
(摘编自肖姗姗、李志强《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文学有关——专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是“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精髓,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既有历史的纵深,还充分彰显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独特 视角,让我们以独特的关切看待世界与人生的重大问题。
B.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每一代人冲开一切传统,去往新 空间,追求全新的文化形态。
C. 道统能够“经世”,在于它能够变通,能够灵活适应时代变迁,持续为现实世界提供指导。
D. 两则材料不同程度地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学对建构人的认知起到作用,一个人不读文学作品,就无法建构正确的认知。
B. 坚持体用贯通的道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能使中华文化延续。
C. 马克思主义充满青春活力,永葆真理的力量,是因为它来自于实践并不断发展。
D. 只要文化事业不脱离道器不离的道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能返本开新。
3. 下列选项不属于“两个结合”具体体现的一项是( )
A. 上海市在城市治理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昔日的“工业锈带”杨浦滨江改造成了“生活秀带”。
B. 陕西安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民俗、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重塑乡村文化价值体系。
C. 郑州歌舞剧院从隋代乐舞俑获得创作灵感,编导了表现盛唐时期审美风格的古典舞《唐宫夜宴》。
D. 广电总台聚焦重大主题,坚持“下生活”,打造了一批代表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的优秀作品。
4.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
内容
思想理念 特征之一 具体含义
超然客公众号 二者关系
中华民族文化理念 道器不离 道:抽象的道理 道、体是根本,通过器、用来承载、彰显以致用。
器:具体的器物
习近平文化思想 体用贯通 体:世界观方法论
用:实践生活
A. 道器不离是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最基本的特征。
B. “文以载道”中的“道”很大一部分是文学。
C. 道器不离与体用贯通分属两种思想,不具有相关性。
D. 脱离了器、用的道、体是无法彰显以致用的。
5.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该如何创造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请结合两则材料概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旷野里(节选)
柳青
已经快半上午的光景,屋檐的阴影将要缩到门台阶上了。在乡政府的屋子里和院子里,人们在准备药剂、泡烟叶水、察看和谈论喷雾器,还有三个两个凑在一堆噙着烟锅摆闲情理的。
朱明山和渭阳区委书记推着自行车进了大门,吸引了人们的注意。他们把车子放在大门里的墙根儿锁了,然后揩着脸上的汗水朝屋里走去。
“你们行动得早啊。”朱明山一边揩汗,一边满面笑容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