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4 17:54:2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6 总计: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90字。

  黄山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按要求在规定答题区域作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不断影响语言,使语言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产生语义空缺。既然文化负载词反映的是一种语义空缺现象,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也可以说是对应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如汉语中反映民族生活环境的“黄河”“长城”在国外不存在,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在表达自然现象的语言中。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诸如以上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同样造成语义上的空缺。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所指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涵义空缺类的文化负载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说起“龙”的英文对应物,很多人都一下子想到“dragon”,却不知仅这一念之差、就将腾云驾雾、代表天子帝王、象征吉祥如意的中国龙变成了西方人心目中凶神恶煞、代表邪恶、象征恐怖的“dragon”。近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用“Long”作为“龙”的译文就是这个原因。语用规范空缺是指由于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一种表达在某种语言中有其独特的语用范围。而在另一种语言中相应的表达不具有此语用范围。如生活中我们中国人打招呼习惯说“吃了吗”“上哪呀”,而用这样的话来和老外打招呼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甚至让人反感。
  翻译具有文化属性。它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转换模式。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与文化的统一体,其翻译应该兼顾语言意义和文化信息。译者的任务是译出内涵,让读者在自己的文化框架中正确地理解译文的意思,使他们尽可能多地吸取源语的文化养分。
  (摘编自陈晓丹《从语义空缺角度谈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翻译》)
  材料二:
  “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words)这个概念饶有意味,其“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特定民族在浸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会促成大量文化负载词的诞生。
  B. 文化负载词之所以能反映语义空缺现象,是因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
  C. 汉语中的“节气”概念在英语中不存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让外国人费解,因此这些绝对空缺词翻译起来困难重重。
  D. 文化负载词承载着远超个体词汇的文化性含义,它可以突显核心词的意义,与“个体载像”有着共同的意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的产生证明了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B. “译者的任务是译出内涵”,句中的“内涵”不仅指文化负载词的语言意义,更指它的文化信息。
  C. 作者列举不同的人对“God”的不同翻译,说明外国人对这个核心词文化性含义的理解层次有差异。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了对文化负载词 翻译要顾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含义。
  3. 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证划横线句子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2008年北京奥组委将福娃的英文译名定为汉语拼音“Fuwa”,并在音译后对福娃做了英文释义,介绍了五个福娃的名字分别是贝贝、晶晶、欢欢、莹莹、妮妮。
  B. 小丽身为导游,带领外国朋友登长城,并教了朋友一句诗“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外国朋友十分不解,反问道:“难道我登上泰山了也不能算好汉吗?”
  C. 在中国文化里,“红色”代表热情和幸福,“白色”代表悲伤。但是在西方国家,“red”经常与暴力、血腥联系在一起,“white”则象征纯净与高贵。
  D. 李华和他的英国朋友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两个人在谈论“互联网”“软件”“硬件”“直播”等现代科技和网络文化时却丝毫没有代沟。
  4. 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有外国友人理解俗语“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意思是:黄河太脏了;理解成语“前车之鉴”的意思是:在前面车子的后面装一面镜子,这样后面的车子就能看到了。
  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的相关内容,分析外国友人如此理解的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与‘个体载像’有着共同的意味”的说法错误。原文“这里就是将核心词的意义突显出来了,有点近乎我讲的‘个体载像’的意味”,即原文用的是“近乎”,而选项将其理解为“有着共同的意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
  A.“文化负载词的产生证明了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浪花
  杨朔
  凉秋八月,天气分外清爽。我有时爱坐在海边礁石上,望着潮涨潮落、云起云飞。月亮圆的时候,正涨大潮。瞧那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滚滚滔滔,一浪高过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卷起几丈高的雪浪花,猛力冲激着海边的礁石。那礁石满身都是深沟浅窝,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块柔软的面团,不知叫谁捏弄成这种怪模怪样。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