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10 8:24:0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4 总计:1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910字。

  黄山市2024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头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   
  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材料二: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重复、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巍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扬。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但它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使史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人这时不是在其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汉代文艺尽管粗重拙笨,却如此之心胸开阔、气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这里。汉赋也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正确估计它作为一代文学正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李泽厚《琳琅满目的世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美的估定本来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所以“美本在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B.《孔雀东南飞》表现了“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因而黑格尔认为它是美的。
  C.对同一棵古松,每个人见到的形象不相同,创造出的不同形象表现了不同性分和情趣。
  D.汉赋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没有画面限制,用写实手法表现琳琅满目的对象化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比如鲜花一类事物是美的,而犀牛和癞蛤蟆之类原来是丑的。
  B.美并非是无中生有的,美的“物”也需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否则单凭心灵无法创造出美。
  C.汉赋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达到创作巅峰,使史学和艺术对对象的要求更加全面。
  D.在创作中,人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因此汉代文艺显示出开阔心胸和雄沉气派。
  3.下列关于汉赋及其创作相关的论述与材料二观点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汉书•严助传》“武帝兼好此数人者,亦在其文学辞赋……内朝所用之侍从则尽贵辞赋。”
  B.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
  C.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
  D.《北史•魏收传》“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
  4.结合材料一,下列各项中论点与论据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选项 论点 论据
  A 康德: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切景语皆情语,花之落泪、鸟之惊心皆是作者一念而起。       
  B 黑格尔:美是个别事物中见出概念和理想 古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故离别常赠柳以示难分难离、恋恋不舍之心意。
  C 托尔斯泰: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 南宋文人安子顺曾说,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
  D 朱光潜: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山水不仅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空间,也为中国文化提供了精神坐标。
  5.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学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假如你是一位网络小说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会如何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展现文学之“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小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城(节选)
  余华
  在溪镇有一个人,他的财产在万亩荡。那是一千多亩肥沃的田地,河的支流犹如番茂的树根爬满了他的土地,稻谷和麦子、玉米和番薯、棉花和油菜花、芦苇和竹子,还有青草和树木,在他的土地上日出和日落似的此起彼伏,一年四季从不间断,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欣欣向荣。他开设的木器社遐迩闻名,生产的木器林林总总,床桌椅凳衣橱箱匣条案木盆马桶遍布方圆百里人家,还有迎亲的花轿和出殡的棺材,在唢呐队和坐班戏的吹奏鼓乐里跃然而出。
  溪镇通往沈店的陆路上和水路上,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叫林祥福的人,他们都说他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