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0250字。
北京市朝阳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4.4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10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7年,机器人的定义首次被提出。此后多年间,研究者们提出的机器人定义不尽相同,但都指出机器人应具有协助人或代替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即机器人应具备一定的技能。机器人的技能指机器人在某个特定目的下执行的连续动作序列,比如抓握技能、爬行技能、行走技能等。如何使机器人获得各项技能,一直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核心课题。
机器人学习指机器人模拟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像人类一样通过不断学习来改善自身的性能,从而大幅提高自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机器人从无到有获得技能的这一过程称为技能习得。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机器人运用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会在面临复杂多变的非结构化应用场景时显得力有未逮。近些年来,使机器人像人一样有能力在动态变化的未知环境中通过与环境交互进行自主学习,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的主要方向。
(取材于曲威名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强化学习的一个起源来自对动物行为的实验观察。动物在面对相同情景时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它们更倾向于能够引起自身满足感的行为,而对于那些会给自己带来不适的行为则会尽量避免。换言之,动物的行为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不断试错来巩固。试错学习也是强化学习方法的核心思想。研究者发现,这种试错的思想与让机器人通过与环境交互来学习的想法不谋而合。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2022年,研究者应用一个充分训练过的深度强化络,实现了机器人在不平整户外地形中进行可靠的自主导航。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学习,机器人能够代替人将货物搬运、放置到指定地点。
B. 固定编程的扫地机器人能根据家具位置自行决定清扫路线。
C. 动物会通过不断试错,逐步学会避免让自己受伤害的行为。
D. 采用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机器人正在日渐增多。
2. 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迁移学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机器人可以通过相对较少的训练进行学习,来获得新技能。
B. 直接在实体机器人上进行任务迁移,目前还是无法实现的。
C. “现实鸿沟”问题是造成机器人使用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
D. 为更好地学习新任务,机器人必须要忘记之前的任务内容。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强化学习相比,模仿学习所需的样本量少、学习速度快。
B. 模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仿真机器人来解决。
C. 发展学习的理论依据来自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D. 机器人能在与外部环境交互、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智能水平。
4. 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强化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往往需大量训练数据。 B. 可与其他学习相结合。
C. 比其他学习性能更高。 D. 很难频繁地获得奖励。
5. 机器人社团的同学为撰写研究综述,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请你填写①—⑥处,帮他补充完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自行决定清扫路线”错误。根据“传统机器人的技能习得一般采用固定的编程方式,通常通过人工示教来完成”可知,选项曲解文意,这种机器人只能按照固定路线进行操作。
故选B。
【2题详解】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论
人君之贤其身,不若其使贤之为贤也;人臣之贤其身也,不若其荐贤之为贤也。聪明辩慧,技艺敏给,此可谓贤矣,然是谓匹夫之局,非人君之操也。人君者,目不自视,明者效之;耳不自听,聪者效之;口不自言,智者效之;心不自虑,圣者效之。故曰百官当而已矣,此人君之操也。明者视之则视必远,聪者听之则听必微,智者言之则言必当,圣者虑之则虑必精。使独用其身,不能治也,虽欲治之不能给也,故曰不若使贤之为贤也。忠信仁义,刚毅有立,此可谓贤矣,然是谓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