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17 22:28: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500字。

  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十校联考第一次高考模拟
  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宋皇祐四年八月,在外为官多年的欧阳修带着母亲的灵柩回到了家乡江西永丰,是年冬天,欧阳修撰写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图谱》。其中,《欧阳氏图谱》成为后人修谱的典范体例,而且,成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
  翻阅宋代史籍,可以看到,同姓血缘团体“累世义居,同居共爨”已然成为值得表彰的美德。《宋史•孝义传》就记载了若干个几代同堂、几百人的大家族。规模达到几百人的一个团体,如何维系秩序?据记载,抚州金溪县以前有邓、傅两个大姓,各有家丁数千,“远近颇畏之”,而且邓家两个儿子,虽然也考科举,“乃假儒也”。可见,邓、傅两家在地方崛起靠的还是武力,而不是科举功名。傅家后来“离析”了,邓家也有衰落迹象,原因是“俱受制于陆”。这个“陆”,就是大名鼎鼎的陆九渊家族。这使人不禁想起一个有趣的事实,当年水泊梁山上势力强大的宋江团队最难对付的其实不是官府,而是祝家庄这样的家族武装力量。小说家言不足为证,但亦非空穴来风。
  宋代在基层社会占据着强势地位的几百人聚居的大家族很显然和明清时期的“宗族”有着明显的不同。明清时期的宗族是一个个独立生活的家庭组成的,而且,他们有着可以祭拜先祖的“祠堂”。历史上,所谓“礼不下庶人”,宗法理论只适用于贵族,而且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从“天子七庙”到“士一庙”,至于“庶人”则“无庙”,“祭于寝”。当然,老百姓祭祀自己的祖先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墓祭,在坟墓上祭奠。另外有一个模糊边界的做法,就是把祖先影像放在佛寺、道观和官方认可的贤良祠中祭拜。但并不是每个人的祖先都有资格。宋元出现了许多以祖先为著名先贤而要求单独设立贤良祠祭拜的事例。江西吉水杨氏家族曾经出现过杨万里和杨邦义两位名人。杨万里是宋代名臣、文学家,他晚年闻知韩侂胄北伐,绝食而死,死后谥“文节”。杨邦义据说是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铁心的原型,他在金兵入侵建康时被俘,坚贞不屈,被金人剖心,死后被谥为“忠襄公”。杨氏家族到了元代开始设立专祠祭祀他们家族中的名人,后来,又放入其他祖先牌位,并立碑“刻世系、祀田、祭器、牲币、酒仪、设科条于碑阴”,正式变成了祠堂,但这已经是明初的事了。
  正是由于宗法礼制局限而无法“敬宗收族”,宋代的理学家觉得要改革宗法礼仪,放宽对祭祀等级的限制。朱熹的《家礼》第一句话就是“君子将营宫室必立祠堂于正寝之东”。朱熹设想,祠堂中立高、曾、祖、祢四世牌位。祠堂不同于家庙,适用的是小宗之法,即五世则迁,所以只能祭四代。可见,即使富于改革精神的朱熹所倡导的祠堂离明清时期的祠堂还相差甚远。实际上,从“庶人祭于寝”到允许建祠堂拜先祖的过程非常漫长,一直到明代中期才完成。
  无论如何,从宋代到明代的中国南方基层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转变就是,一些有地方控制力的几百人规模的大家族转变为了有祠堂、族谱和祠产但由众多独立生活家庭组成的宗族。宗族,就这样由一个儒家的理念,变成了明清以后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实体性基层社会组织。
  (摘编自黄志繁《宗族的由来》,有改动)
  材料二
  《传统家族试论》说宋元以下有“新的宗族结构出现”,“新式宗族是由许多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或共祖家庭组成的,共财单位很少超出同祖父的成员,但通声气、济有无的范围却可以远过于五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像水纹一样,圈圈相连,牵牵扯扯,是网络结构。而士绅阶层处于关系网核心,是所谓的“一方之望”。他们回籍行孝,其价值、行为、道德表率作用,对于普通民众的思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杨万里死后得到“文节”谥号的事例,可以看出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  所起的榜样作用。
  B. 材料二指出,传统乡村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呈水纹状网络结构,这与《乡土中国》中提到的 “差序格局”内涵一致。
  C. 材料二关注到儒家思想的局限性问题,如“孝”这个观念只适合读书人,导致其无法在庶民中间被践行。
  D.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宗族做出思考,但所依据的史料和思考问题的角度并不相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氏图谱》为“欧阳氏后人建构宗族的基础”,可见族谱对宗族有重要意义。
  B. 根据封建宗法理论规定,老百姓可自己房屋中、坟墓上或贤良祠中祭拜祖先。
  C. 宋代理学家改革宗法礼仪并非为了变革社会,而是为了不断完善既有社会秩序。
  D. 宗族由儒家理念变为实体性基层社会组织,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与很多人的努力。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四段从朱熹的改革说起,推演出祠堂形成过程之漫长,论证思路严谨清晰。
  B. 材料一通过比较宋代大家族与明清宗族的不同之处,阐释了宗族的由来。
  C. 材料二举孔子与子贡的问答为例,意在论述士应以修身自律、不辱使命为己任。
  D. 材料二第三段围绕士在沟通上下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肯定宗庙的意义。
  4. 材料一认为“小说家言不足为证”,却两次提到小说中 人物或事迹,请简析其作用。
  5. 材料一、二均关注到“礼下庶人”的现象,但论述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可以看出士在中国传统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所起的榜样作用”说法错误。文中举出杨万里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宋元出现了许多以祖先为著名先贤而要求单独设立贤良祠祭拜的事例”这一观点。
  B.“这与《乡土中国》中提到的‘差序格局’内涵一致”说法错误。文中所谈关系网核心是士绅阶层,“差序格局”的核心是自己,所以二者内涵不一致。
  C.“导致其无法在庶民中间被践行”说法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的表述为“‘孝’在庶民中间就没有被完全贯彻实行”,只是没有被完全贯彻实行,并非无法在庶民中间被践行。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礼拜二午睡时刻(节选)
  马尔克斯
  火车刚从震得发颤的岩石的隧道里开出来,就进入了两边对称的香蕉林带,不时从车窗吹进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这时候是上午十一点。
  “你最好把车窗关上。”女人说。
  小女孩想把窗子关上,可是车窗锈住了,怎么也拽不动。
  她们是这节简陋的车厢里仅有的乘客。机车的煤烟不停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