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重庆一中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290字。
2024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孟子论性善,与一种道德责任意识有关,严格地说是对自己的道德责任,然后推己及人,扩充为对他人、社会的道德责任。因此,孟子的性善论立足于人自身,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应负有道德责任,他称之为“尽心”。
性善说的基本意思是,人人有天生的善性,但这个善性是“四端”“萌蘖”,不是成熟的品质,需要生长。善的生长需要努力。“尽其心者,知其性也”(《尽心上》),“尽心”才能“知性”,认识到自己的本性,这是自我努力才有的结果。“尽心”就是道德上对自己承担责任,不放任,不随波逐流,然后可以使善的天性成为自身主流、主宰。
关于道德生长,《论语》说“学”“修己”,在此基础上,《孟子》提出“尽心”“存心”,虽然“尽心”有内在的根源和动力,但“尽心”要养“大体”戒“小体”,“小体”就是自身弱点、欲望,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似乎是寻常词,含义却非同小可,意味自我节制,近于苦行。
天性之善是萌芽,生长要靠人的努力,人要对自己负责,性善论的这一层意思是确定无疑的。性善论在儒学思想后来的发展中影响巨大,一个重要之点,就是激发道德的激情和责任感。可是明确了性善与道德责任的关联,内含的问题就出来了。性善引申的道德责任,是谁的责任?所有人的责任,还是部分人的责任?
孟子说性善是对所有人的判断,“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从人人皆有善性似乎会得出人人应该尽心的结论,但是涉及具体论述,孟子未必是这个意思。
孟子多次说到,许多人事实上是难以尽心的:“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离娄下》)人之异于禽兽就是善性,可是“庶民”就丢掉了。也就是说,虽然有善性,“庶民”却未能使善性生长成熟。其他还有类似说法:“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梁惠王上》)由此可知,孟子认为事实上能够“尽心”的是士,未能“尽心”的则是“民”。
那么可否认为这是一个社会阶层的问题,能够尽心的是上层社会,底层社会则不行?不能说没有这样的意思,但完全这样理解就有问题,肯定与孟子思想不符。所有人不分阶级、出身,只要愿意努力,就能成为君子圣贤,这应该是孟子的本意。为避免社会阶层问题可能引出的分歧,本文取一稳妥的说法:不是社会上层与下层,而是人群中的少数与多数,愿意“尽心”的是少数人,无此意愿的是多数人。事实上《孟子》一些章的叙述表明,上层阶级的人未必能“尽心”,所以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划分,简略的意义上是稳妥的。
人群中许多人不能“尽心”是事实,对这个事实的态度,可以看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孟子的“尽心”的意思是个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不断推广,要求他人也如同自己一样积极承担起道德责任。
B.关于道德生长,《孟子》主张要戒“小体”,要“寡欲”,这是其在继承《论语》的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C.在尽心的问题上,孟子将人分为“君子”“士”与“庶民”“民”两个群体来阐述,本文则将其分为少数人和多数人。
D.孟子的性善论包含了人性意识,他对于“民”“无恒心”的情况,不主张批评教育“民”,而要考虑到“民”所处的外部环境。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提到的善性的“四端”就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论述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B.“人之初,性本善”,这一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是一致的,《孟子》指出人人皆善,是因为人人都“尽心”。
C.在孟子看来,个体的自觉向善是很高的道德要求,百姓如果无恒产就难以做到,但是统治者可以通过施行仁政,使之有产,进而引导其向善。
D.“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是对《孟子》性善论的进一步发展,把《孟子》学说中的隐性问题明确出来。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对“尽心”“知性”“小体”“天理”等概念作出了清楚的阐释,使读者更易理解。
B.第四段承上启下,在总结上文的内容之后,用疑问句引出下文的论述,使文章行文流畅。
C.第七段采用驳论法,先用问句引出靶子观点,再彻底否定该观点,然后论述自己观点。
D.文章通过对比戴震和方东树关于《孟子》性善说的论述,明确了“尽心”责任的主体。
4.根据原文,下列选项中填入图表的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有恒产 ②不能尽心 ③能尽心
B.①有恒产 ②能尽心 ③不能尽心
C.①能尽心 ②无恒产 ③有恒产
D.①能尽心 ②有恒产 ③无恒产
5.本文中戴震和方东树的观点各是什么?本文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孩子的讲演
萧红
一九三八年的春天,月亮行走在山西的某一座城上。
这是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有挤在窗台上的。被欢迎的宾客是一个战地服务团。
第一个上来的是个花胡子,两只手扶着台子的边沿,好像山羊一样,他垂着头讲话。
“告诉我!笑什么……笑什么……”孩子王根拉住了他旁边的女同志,摇着她的胳臂。“尖他滑指,失他那样于.”那女同志一边用手住嘴,一边告诉那孩子.那玻子起来看